臺師大淨零社會實踐論壇 聚焦綠色能源與產學合作契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月21日於進修推廣學院,舉辦「淨零社會實踐之路系列論壇:以綠色能源與氣候調適策略之面向探討」,邀集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探討綠色能源技術、氣候調適政策與產學合作模式,攜手打造永續未來。
論壇由臺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暨學士學位學程、臺師大車輛與能源工程研究所暨學士學位學程和「臺灣淨零策略與永續發展協會」共同主辦。隨著「2050 年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臺灣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並結合人工智慧與淨零科技,雙軌並行推動產業轉型。論壇強調跨界整合的重要,透過科技創新結合環保理念,鼓勵學界、業界與社會大眾共同實踐綠色生活方式,實際推動碳排減量,邁向健康、便捷的生活環境。
陳焜銘副校長分享,隨著工業開發加遽,部分蝴蝶品種已消失。然而,蝴蝶翅膀的材質卻啟發人類的仿生科技,其光學特性與淨零永續發展中,常用的光電板材料十分相似。陳副校長進一步說明,透過仿生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臺師大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技術轉型,並由產創學院作為橋樑,整合資源、關懷環境生態,共同朝向永續與淨零的目標。
跨域科技產業創新學院副院長李冠群表示,產創學院現有AI跨域應用、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致力於協助業界解決研發瓶頸,並針對業界需求,培育實務導向人才,涵蓋創能、節能與儲能等能源核心領域,與產業互補共榮。
環境管理會計協會沈華榮理事長以「氣候變遷,企業調適策略」為題,分析臺灣與多國政府,與企業供應鏈及碳排放的關聯。臺灣政府近年來落實碳盤查,未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將要求企業完善「永續資訊」,強化企業對碳排放的意識。
工研院王漢英博士引導反思「追求經濟與永續生活」的張力。追求經濟成長,勢必增加碳排放,牴觸淨零減碳目標,因此「再生能源」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技術。然而再生能源並非毫無代價,不單是能源供應問題,更涉國家安全。
天能綠電唐亞聖總經理指出,隨著政府推動碳費制度,使用綠電的企業可享有相對優惠費率,促進企業自發採用綠電,推動市場機制逐步成熟。他認為,綠電市場的成長仰賴政策支持與企業永續承諾的同步推進,兩者需環環相扣;優氫科技蔡宇洲總經理則分享綠氫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現況,臺灣必須及早布局,確保未來能源自主與經濟競爭力。
協會理事長洪緯璿最後總結,協會積極締結北、中、南各大學,期待培育淨零轉型所需人才,並串聯政策、技術與企業應用,協助臺灣企業實現永續轉型的重要平台。本次論壇不僅匯聚產官學研各界力量,共同研討臺灣邁向淨零碳排的多元路徑,更展現師大在推動永續教育與綠色創新的努力,期望在全球淨零浪潮中建立具韌性的永續發展模式,為臺灣開創低碳轉型的新契機。[資料來源:(撰稿:校園記者社教碩張華珍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