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臺師大一次性產品減量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騎零王╴騎向淨零
SDG15

生科系師生林思民與王宇德發表新種「呂賴氏蜓蜥」 致敬兩位山椒魚研究先驅

2025 年 6 月 11 日
新種的特徵與差異 

  王宇德老師的研究論文顯示,中海拔霧林帶的呂賴氏蜓蜥和高海拔的臺灣蜓蜥其實有非常明顯的遺傳分化,甚至鱗片上和形態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呂賴氏蜓蜥體型極為纖瘦,像是臺灣蜓蜥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此外,呂賴氏蜓蜥四肢長度更短,身上的鱗片數量也較少。根據王宇德老師針對高海拔地區進行的踏查,臺灣蜓蜥的分布海拔都在2000公尺以上的箭竹草原和高山岩原地區,而呂賴氏蜓蜥則在2000公尺以下的霧林帶環境。

  新種的鑑定過程使用了遺傳、形態、生態棲位模擬等等不同證據,並於近期刊登於國際期刊「兩棲爬行動物學報」(Herpetologica)。呂賴氏蜓蜥的成體,軀幹長度平均只有4公分,加上尾巴之後的總長大約只有11公分。目前所知,呂賴氏蜓蜥應該也是全臺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

新種的分布範圍

  呂賴氏蜓蜥目前僅知的分布地點位於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北側,正好是臺灣迎東北季風最濕最涼的森林環境。由於棲息在霧林帶的森林下層,體型又極為纖小,呂賴氏蜓蜥行蹤極為隱密,標本不易尋獲。這樣的特性也讓致力於蜓蜥研究的王宇德在採集過程之中耗費極大的工夫。近年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之下,霧林帶物種的生存受到相當程度的威脅。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霧林帶環境在溫溼度上的穩定性,將會是未來必須持續監測的目標。

新種的命名典故

  呂賴氏蜓蜥的拉丁學名(Sphenomorphus luelaiorum)是為了表彰研究山椒魚的團隊,由呂光洋老師(Lue)和賴俊祥博士(Lai)兩人的姓氏所組成。(註2:一個物種同時致敬兩位學者,這種作法亦符合命名規約;只是在國內較少見這樣的案例,所以國人較為陌生。)呂賴兩位師生組成的研究團隊在2008年發表了南湖山椒魚與觀霧山椒魚,成為國人研究山椒魚最重要的里程碑。但賴俊祥博士在2016年的野外調查過程中因墜崖意外英年早逝;而呂老師今年已經80歲高齡,仍然縱橫山林,在各地推廣山椒魚的保育與研究工作。林思民與王宇德分別以「呂」姓及「賴」姓致敬自己的師長,這隻以兩位前輩名字命名的新種蜥蜴,不只是臺灣霧林生態系的重要發現,也見證了一段跨越世代的山林研究接力故事。[資料來源: 由本校公共事務中心提供)。

原文出處:Wang, Y.-T., Lin, T.-H., Tseng, H.-Y., Poyarkov, N. A., & Lin, S.-M. (2025). A new skink of the genus SphenomorphusFitzinger, 1843 from mid-elevation cloud forests of Taiwan. Herpetologica, 81(2), 183–197. https://doi.org/10.1655/Herpetologica-D-24-00006

圖說:呂賴氏蜓蜥與臺灣蜓蜥的生態環境比較。過去所知道的臺灣蜓蜥(上)生存於箭竹草原與高山寒原地帶,但是呂賴氏蜓蜥(下)則生存在中海拔的霧林帶。(王宇德 攝影)
圖說:呂賴氏蜓蜥(左)與台灣蜓蜥(右)的細部鱗片特徵。在確認為新種之前,分類學家經常必須耗費好幾個月的時間,針對大量的樣本進行仔細的測量與比對。
圖說:呂賴氏蜓蜥(上方兩隻)的體型顯著比台灣蜓蜥(下方兩隻)瘦小。這也讓呂賴氏蜓蜥成為目前所知台灣體型最小的爬行動物之一。
圖說:呂賴氏蜓蜥(左)與台灣蜓蜥(右)的細部鱗片特徵。
  • 生態環境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臺師大淨零社會實踐論壇 聚焦綠色能源與產學合作契機
  • 從人工到自然 師大《Living Reefs》展以3D列印探索生態永續設計
  • 第四屆師大GO健康健走活動正式啟動 邀請大家共同「顧健康」

Search

Categories

  • SDG1 (5)
  • SDG10 (8)
  • SDG11 (64)
  • SDG12 (27)
  • SDG13 (35)
  • SDG14 (15)
  • SDG15 (18)
  • SDG16 (9)
  • SDG17 (84)
  • SDG2 (3)
  • SDG3 (30)
  • SDG4 (100)
  • SDG5 (8)
  • SDG6 (11)
  • SDG7 (15)
  • SDG8 (7)
  • SDG9 (34)

Download Amity

相關消息

SDG13, SDG7

臺師大淨零社會實踐論壇 聚焦綠色能源與產學合作契機

2025 年 10 月 28 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月21日於進修推廣學院,舉辦「淨零社會實踐之路系列論壇:以綠色能源與氣候調適策 […]

SDG13, SDG14

從人工到自然 師大《Living Reefs》展以3D列印探索生態永續設計

2025 年 10 月 23 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10月17日舉辦《Living Reefs》展覽開幕式,結合「零水泥循環漿 […]

SDG11, SDG15

臺師大生命科學博物館 – 百年文物永續典藏 承載生物教育歷史榮光

2025 年 9 月 23 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生命科學博物館自2022年12月20日正式開幕以來,座落於公館校區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 一次性產品減量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