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最新消息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SDG12, SDG13

2025臺師大暖日市集與永續素養調查

2025 年 5 月 2 日

      本校永續出師學生社團,自2023年起每年舉辦「暖日永續節」活動。今年以「流轉」為主題,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系列行動,期望引起更多人對永續議題的關注與參與,並成為轉動社會的力量。

      「暖日市集」活動於5月2日至3日舉行,集結社會組織、學生團體及生活品牌,於臺師大日光大道擺設近70個攤位。今年暖日市集延續往年無包裝形式販售特色,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及餐盒,攤商可向主辦單位付押金租借循環餐具,消費者至攤商付押金使用循環餐具,使用後歸還至服務台並領回押金即可。今年市集另一亮點為無肉無蛋奶飲食規範,邀集十數家優質蔬食攤商,種類包括漢堡、越式春捲、異國蔬食、麵包等,提供多元永續飲食選擇。本次活動以推廣無包裝販售形式及無肉無蛋奶的蔬食飲食為核心,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與SDG2「消除飢餓」,希望提升大眾對永續生活與食物生產議題的認識,同時引導思考日常飲食選擇對環境與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除了販售食物,市集也網羅具永續理念的生活用品攤商,項目涵蓋環保餐具、特色手作、天然精油等多種創意商品,激發參與者對永續生活的靈感。還有一類的攤商為理念推廣型,包含非營利團體(NGO)、政府單位、校內行政單位與學生團隊,參與者可前往感興趣的攤位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呼應SDG17「夥伴關係」,串聯多元夥伴,打造交流與對話的平台,展現市集作為促進社會連結與公共參與的行動空間。

      永續發展中心亦參與本次暖日市集擺攤,配合集點活動,對臺師大教職員生進行永續素養調查。今年的問卷題目進行大幅度更新,除了原有的知識與行動題型,還新增了價值態度題型,題數也由原本的15題擴充至18題,使永續素養調查更為多元與完整。

    本次活動共獲得68份回覆,其中8成為女性填寫,7成為學生。在知識題型中共為12題選擇題,本次調查結果平均得分為6.46,答對率約五成。知識題型涵蓋四個面向,分別為:國際永續發展歷程與趨勢、台灣淨零排放政策、對永續發展在環境、社會與經濟層面的認知,以及對永續相關時事議題的了解。在「國際永續發展歷程與趨勢」這一面向中,調查受測者對SDGs、ESG及巴黎協定的認知,答對率皆超過六成,顯示多數人對永續發展已有基本認識。在「台灣淨零排放政策」的調查部分,主要針對政策的緣由、目標年限及四大轉型方向進行出題。調查結果顯示,受測者對於四大轉型路徑的理解相對較低,其中答錯者多將「生活轉型」誤選為「經濟轉型」,顯示對於台灣淨零排放策略仍不清楚。

暖日市集循環餐具借用機制
主辦單位循環餐具租借
無包裝形式攤位

       在「永續發展於環境、社會、經濟層面之認知」的調查中,環境面向的題目為台灣每度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社會面向則針對社會正義概念出題;經濟面向則探討循環經濟的概念。其中,「採購當地小農生產的農產品是否能促進社會正義」,答對率不到三成,多數人選擇「提升生產效益」作為答案。事實上,題目的重點在於相對於大型農業生產者,小農在同類作物的競爭上較為不利,因此購買小農產品並不會提高整體生產效益。然而,透過支持規模較小的生產者,有助於在經濟資源分配上更符合社會正義的原則。今年新增題目「台灣每度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正確答案為「0.5公斤」,但答對率不到四成,顯示受測者對於台灣電力生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不夠了解。

行為題結果圖,從左到右依序為:「過去一個月中,您自帶環保杯購買飲料(可以折價5元)的次數?」;「請問您在網購時,會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嗎?」;「往返和平校區與公館校區,您通常選擇下列哪種交通方式?」。

      在「永續相關時事議題」的調查中,題目涵蓋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食物旅程,以及台灣徵收碳費的時間。其中,答對率最低的題目為「歐盟CBAM主要針對哪種情況實施?」正確答案為「碳洩漏」,但答對率不到兩成,與去年相同,顯示受測者對碳洩漏概念仍較陌生。今年新增題目「台灣自2026年起徵收碳費」,則有超過五成答對,顯示對台灣已上路的碳費制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行為題部分,延續過去的題目,保留了「自帶環保杯的使用次數」,並新增兩項指標,分別為「網購時是否選擇循環包裝」以及「往返和平與公館校區的交通方式」。結果顯示,約八成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內都有自帶環保杯購買飲料的習慣,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使用10次以上;約五成表示,只要有循環包裝選項就會選擇;在通勤方式方面,有超過五成的人選擇大眾運輸,約兩成則選擇自行車或步行往返兩校區。整體而言,臺師大的教職員生已展現出一定程度的永續行動與意識。

      「態度題型」為今年新增的大項,聚焦於民眾對特定永續政策與議題的看法。題目包括:2025年起實施的「旅宿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政策,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受測者表示支持。針對「是否願意購買價格較高的永續產品」,則有超過五成的人表示,在財務可負擔的情況下會偶爾購買。最後一題探討「對離岸風電建設對漁民生計影響的看法」,約有五成受測者表示沒有特定立場。整體而言,三題結果顯示多數人支持永續相關政策與產品,但對於涉及社會爭議或多元利益的永續議題,態度仍較為中立或觀望。

      「暖日永續節」事由臺師大學生自主發起並全程籌劃,成為推動校園永續的重要實踐活動。活動展現永續多元面向,包括舉辦以蔬食友善、數位媒體、居住正義等為主題的永續論壇,廣邀專家與行動者對談,激發思辨與對話;市集匯聚永續學生團體、社會組織與生活品牌,並落實「無包裝、無肉無蛋奶」等減塑行動;策畫互動式展覽,深化參與者對於環境和社會議題的認識。藉由各類永續活動的整合與串聯,喚起學生對議題的認同與關注,進一步轉化為具體行動,推動永續校園的實現。

學生永續素養調查填寫
永續發展中心攤位
  • 校園生活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從70年紮根到未來共構:教育學院三校論壇共探永續與多元
  • 臺灣愛滋防治40年歷程與展望研討會 跨領域專家共議防疫與減害新方向
  • 臺師大學生參與台聚集團實習表現優異 獲頒獎勵金深化產學合作

相關消息

SDG11

《青春範本:從師院到師大》校史特展開幕 再現青春身影

2025 年 6 月 4 日

      作為臺灣第一所培育中等師資的高等教育機構,臺師大圖書館主辦的校史特展《青春範本:從師院到師大》,即 […]

SDG17, SDG8

臺師大「Shaping Tomorrow」就業博覽會 鏈結全球菁英與臺灣企業

2025 年 6 月 4 日

雙軸轉型引爆國際人才熱潮 共創永續與數位未來藍圖       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處主辦的 「Shapi […]

SDG11, SDG3

臺師大打造高齡永續運動據點 逾萬人次參與實踐綠色健康生活

2025 年 6 月 2 日

從運動到環保 展現銀齡健康與綠色行動新風貌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園內,每逢週三午後,一堂逾25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