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臺師大一次性產品減量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騎零王╴騎向淨零
SDG14

兼顧醫學研究與動物福祉 生科系林豊益善用斑馬魚胚胎解析化療藥物

2025 年 3 月 26 日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傳統動物實驗多以小白鼠、兔子為對象,但容易引發倫理爭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豊益,帶領研究團隊善用斑馬魚胚胎模型,成功解析化療藥物「順鉑(Cisplatin)」的腎毒性機制。此研究不僅為開發抗腎毒性的保護藥物開闢新方向,還因符合國際日益重視的動物福祉標準,彰顯了替代實驗動物的創新價值。

林豊益專攻魚類環境生理與毒理學,其實驗室致力於探討環境中有害物質對水生生物的影響。研究初期,團隊聚焦魚類胚胎如何適應全球暖化及水域酸化環境,但過程中意外發現,斑馬魚胚胎皮膚上的離子細胞具有調節酸鹼平衡與離子吸收功能,且與人類腎臟細胞功能極為相似。這一發現促使研究方向延伸至醫學應用。

經與臨床醫生合作,研究團隊掌握到像「順鉑」這類廣泛應用的化療藥物,儘管治療癌症效果顯著,卻容易引發患者腎毒性,導致患者腎功能受損。除此之外,若含有順鉑成分的醫療廢水或患者排泄物中進入自然水體,也可能毒害魚類等水生生物。

為解決這些問題,研究團隊將與人類腎細胞部分功能相似的斑馬魚胚胎作為研究模型,測試抗氧化藥物是否能減少順鉑引起的細胞損傷。結果顯示,抗氧化藥物確實能降低氧化壓力並減少細胞死亡率。這項研究結果,不僅強化臨床參考價值,也為開發抗順鉑腎毒性的保護藥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但不同於傳統以小鼠、兔子為實驗動物的研究,斑馬魚胚胎較缺少現成技術或設備,林豊益坦言,如何在微小的斑馬魚胚胎上快速檢測藥物損傷與細胞功能變化,是這次研究中的最大挑戰。為了克服難題,他們開發非侵入式掃描離子電極技術,藉以精確量測離子細胞的功能表現,並引入多重螢光染色技術,快速檢測離子細胞粒線體損傷及氧化壓力,這些突破性技術,成功讓團隊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化療藥物對離子細胞的影響。

這項研究不僅對臨床醫學有貢獻,也為動物實驗提出新觀點。林豊益表示,由於斑馬魚胚胎神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對疼痛的感知有限,透明的研究個體,也能讓研究者減少侵入性操作需求,尤其斑馬魚胚胎能用於腎毒性、心毒性、神經毒性等多種毒性研究領域,這將有效降低傳統動物實驗需求,符合國際日益重視的動物福祉標準,並提供高效、倫理且可靠的替代方案。

談及進階研究方向,林豊益說,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優化斑馬魚胚胎毒性測試系統,涵蓋更多毒性類別,如心毒性、神經毒性、耳毒性等,提供更完善分析技術,並透過改進此平臺,期望更準確地模擬人體細胞對藥物的反應,減少小鼠、兔子等高等動物在藥物開發初期的需求。此舉不僅符合人道需求,也提高毒性測試的效率及可靠性,降低傳統動物實驗成本和倫理爭議。

斑馬魚胚胎離子細胞(Ionocyte)為富含粒線體的細胞,功能與人類腎臟細胞類似。在順鉑的作用下,細胞內粒線體會受損,活性氧(ROS)增加,進而導致細胞凋亡(Apoptosis)。

林豊益強調,團隊開發的技術與方法,不限於化療藥物,也可廣泛應用於各類藥物毒性測試,只要是可能對粒線體造成損害或引發氧化壓力的藥物,都可藉助這項技術進行評估。另一方面,斑馬魚胚胎也是國際化學物質毒性測試的理想替代模型,這項研究不僅推動更人道的實驗模式,也支持國家推動動物實驗替代方法的政策,為減少動物實驗,提供具實用性創新模式。(撰文:公共事務中心)

原文出處:Hung, G. Y., Wu, C. L., Motoyama, C., Horng, J. L., & Lin, L. Y. (2022). Zebrafish embryos as an in vivo model to investigate cisplat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mitochondrion-rich ionocyte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59, Article 109395. https://doi.org/10.1016/j.cbpc.2022.109395

林豊益 特聘教授 | 生命科學系

專長為魚類環境生理與毒理學,特別是探討環境中危害物質如何影響到水生魚類的生理運作。實驗室主要利用斑馬魚與青鱂魚這兩種模式物種為研究對象,探討環境危害物質如何影響魚類胚胎或是成體之各種生理功能。實驗室也致力於建立斑馬魚的檢測技術、疾病模式,並用於測試藥物的生物活性,探討藥物的作用機轉。

  • 研究創新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臺師大淨零社會實踐論壇 聚焦綠色能源與產學合作契機
  • 從人工到自然 師大《Living Reefs》展以3D列印探索生態永續設計
  • 第四屆師大GO健康健走活動正式啟動 邀請大家共同「顧健康」

Search

Categories

  • SDG1 (5)
  • SDG10 (8)
  • SDG11 (64)
  • SDG12 (27)
  • SDG13 (35)
  • SDG14 (15)
  • SDG15 (18)
  • SDG16 (9)
  • SDG17 (84)
  • SDG2 (3)
  • SDG3 (30)
  • SDG4 (100)
  • SDG5 (8)
  • SDG6 (11)
  • SDG7 (15)
  • SDG8 (7)
  • SDG9 (34)

Download Amity

相關消息

SDG12, SDG17, SDG3, SDG4

家庭研究與發展中心林如萍主任攜手教育廣播電台 推出食農教育節目《餐桌遊寶島》

2025 年 10 月 15 日

    2022年《食農教育法》立法通過,各界投入全民食農教育的推動,《食農教育法》不僅和全體國民的飲食、營養 […]

SDG11, SDG4

EMBA藝文大師講座 陳曉雰從音樂教育到 SDGs看產業新機遇

2025 年 9 月 1 日

      隨著全球少子化浪潮及臺灣超高齡社會的加速來臨,傳統音樂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契機。國立臺灣師 […]

SDG17, SDG4, SDG9

臺日攜手培育國際半導體人才 熊本28名大學生來臺師大暑修

2025 年 8 月 25 日

臺師大擴大暑期修課 半導體與AI暑期密集課程 結合EMI全英授課與跨文化體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 一次性產品減量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