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環境教育研討會 共享永續發展和淨零綠能的未來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今年迎來第35屆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國際研討會,10月25日至26日在臺北的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盛大舉行。這是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共同主辦的年度盛事。研討會以「深化淨零轉型:環境教育建構跨域橋樑」為主題進行探討,象徵對永續願景的堅定承諾與前瞻思考。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方偉達,遠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參加臺英大學聯盟締約會議,他在遠洋以視訊表示:「感謝環境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的指導,在產官學民的努力之下,建立淨零、綠能、多樣性的生態環境,邁向永續發展的新紀元。」
此次研討會特別感謝教育部高教司補助臺灣國家重點領域國際合作聯盟(University Academic Alliance in Taiwan, UAAT)2025年度德州農工大學系統(TAMUS)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領域「環境與永續」計畫;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補助「臺灣-英國大學聯盟」(Taiwan-UK University Consortium, TUKUC)2025年度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西蘇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合作「綠色能源與淨零解決方案」(Green Energy and Net Zero Solutions)研究成果分享。
會議中除了邀請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海岸研究中心主任Loretta Battaglia 、德州應用環境研究所所長Ali Saleh、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及規劃學系陳嘉琳副教授,分享「臺美計畫」海岸紅樹林及內陸水域環境保護及防治經驗,「臺英計畫」淨零綠色交通建設與規劃高等教育合作的經驗之外,更邀請了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副教授詹怡宜在TVBS拍攝臺灣小市民可歌可泣的片段故事,分享「一步一腳印」的永續發展SDGs專題的新聞經驗。
環境部葉俊宏次長在致詞時,說明國家2050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環境部責無旁貸,協助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的轉型,他代表彭啟明部長感謝環境教育工作者的辛勞,因為從環境教育到永續發展,環境志工到綠領人才,都是環境教育第一線的尖兵。
會議期間邀集來自產、官、學、研及公民社群等各界,三天活動中將近五百位專家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積極探討在淨零轉型進程中,環境教育如何連結不同領域、整合多元知識、催化具體行動。
同時,今年也是「臺灣環境教育之父」楊冠政教授逝世十週年,為了延續推動同學敬愛的「楊爺爺」「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精神」,持續關注環境教育議題,鼓勵並肯定環境傳播的重要性,10月26日閉幕式,由「楊冠政環境傳播獎」召集人黃學正協助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成立「楊冠政環境傳播獎」,獎項將經過嚴格的審查及選拔之後,訂於每年環境教育學會年會中頒發。
黃學正表示,在此地球命運緊密相連的時代,「楊冠政環境傳播獎」是一股時代清流。涓涓滴滴,匯流大海。這不僅是為了分享環境研究與教育經驗,更是為了點燃環教希望、凝聚集體行動,讓環境教育成為推動世界改變的力量。[(資料來源:師大新聞(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 編輯:胡世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