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通識講座登場 蕭美琴副總統勉勵青年以自信與創意站上國際舞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於9月30日舉辦通識教育講座,特別邀請蕭美琴副總統以「在世界局勢中,看見青年主場」為題演講。她強調,在資訊爆炸與AI競逐的時代,現在的年輕朋友正在面對比我們過去更複雜的世界。但她期盼臺灣的青年能夠善用科技工具,並保持「force for good」的良善力量,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把握世界的主場,更自信地面對未來。
臺師大吳正己校長開場致詞表示,蕭副總統長年深耕國際事務,並於2020至2023年擔任我國駐美代表。她在任期間成功推動臺美高層交流,促成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等經貿合作,同時也在美國國會建立了跨黨派的支持。「紐約時報」更讚譽,蕭美琴代表雖沒有正式大使頭銜,但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大使之一。她不僅讓臺灣的聲音被世界聽見,也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的民主與韌性。
吳校長強調,國際化是臺師大的最大特色之一。今年本校外籍學位生超過2000人,佔全校學生數13.5%;而每年來國語中心學華語、臺灣文化的國際生約有一萬人次;臺師大與358所大學簽學生交換約,讓雙方學生可以在台灣、在世界各地交流;去年本校更獲選為教育部的「全校型」雙語標竿大學,展現出臺師大在國際化發展上的卓越成果與深厚能量,校園早已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學習場域。
吳校長進一步指出,蕭副總統不僅具有深厚的國際經驗,也是深耕本土的在地人才。她曾擔任四屆立法委員,長期投入國家與地方事務的推動;其英文名字 Bi-khim 更是由母親以台語羅馬拼音命名,而蕭副總統本人亦能以流利的台語進行演講,展現她與在地文化的緊密連結。
吳校長同時強調,師大在積極推動國際化的同時,也重視國家語言與文化的學習,並著力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期盼同學們不僅能關心社區與社會議題,更能身體力行,成為兼具國際視野與在地關懷的青年。相信蕭副總統此次與師生分享她長年在國際舞臺為臺灣發聲、展現民主韌性的寶貴經驗,將為全校師生帶來難得而深具啟發性的學習機會。
接著,蕭美琴副總統以「社會韌性」主軸與臺師大師生談現今國際情勢。蕭副總統以自身從臺灣走向國際、再回望故鄉的經歷,與臺師大師生分享心路歷程,並勉勵青年以創意與自信,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開創屬於自己的位置。(延伸閱讀》蕭美琴副總統出席臺師大通識講座演講全文)
副總統提到,現今世界面臨戰爭、氣候、資安與貿易秩序重組等多重挑戰,這些危機都與臺灣息息相關。唯有透過不斷增加社會在面對危機時的韌性,才能確保國家未來。
當前世界局勢瞬息萬變,民主國家都在思考如何應對挑戰。蕭美琴副總統提到,全球已有超過百國提升國防預算,臺灣今年國防支出更創新高,佔GDP 3.32%,並建立「無人機國家隊」,不僅用於防衛,也在近期救災中發揮作用。同時,副總統以瑞典、挪威、愛沙尼亞為例,說明民防教育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甚至出版生存手冊,幫助民眾在危機中自保。臺灣也推出「臺灣全民安全指引」,其中借鏡瑞典經驗,提醒國人「若未來聽到臺灣已投降,那絕對是假消息」,以事先澄清方式對抗社會中氾濫的假訊息,展現全民面對危機的韌性。
副總統進一步介紹「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五大任務,包括民力訓練與防災士培育、戰略物資盤整與配送、能源與基礎設施維運、醫療與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安與金融安全,期望人民有能先自救的能力,甚至進一步協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強調唯有全民共同參與,才能提升臺灣面對危機的抵抗力。
在談到青年發展時,蕭美琴副總統強調,照顧青年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她指出,政府積極推動居住正義、教育平權以及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並連續多年調漲基本工資,減輕青年生活壓力。同時,推出文化成年禮金,並提出《青年基本法》草案,研擬《青年政策白皮書》,以制度化方式回應青年需求。副總統認為,投資青年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期許年輕世代能在這些政策支持下,勇敢站穩腳步,發揮潛能。
除此之外,蕭副總統點出,政府也積極打造青年發展的舞臺,透過科技、AI創新與在地實踐,讓青年有更多元的機會。她舉例,2025年舉辦「臺灣火箭盃」競賽,培育新一代航太人才,推進衛星通訊與國土監測,並投入軍工科技與太空產業發展,透過國際合作打造具戰略價值的「非紅產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政府則推動公私協力,運用開放資料結合科技創新,創造新的應用與就業契機。同時,也支持青年回到農村實踐,透過地方行動與民間外交,展現青年力量為臺灣爭取國際能見度。
「你做夢嗎?」蕭副總統以這樣的提問,向青年提出勉勵。她以政府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為例,說明每一位懷抱夢想的青年都能獲得資源支持,勇敢走向國際,透過與世界的交流獲得新的啟發與成長。副總統指出,在快速變動且複雜的時代,青年掌握的工具與資訊愈來愈多,關鍵不只是會使用,更要懂得如何轉化為自信,進而勇於改變、創新並直面挑戰。她強調,青年不僅是逐夢者,更要成為能解決問題的人,將創意轉化為行動,將韌性化為影響力。唯有如此,臺灣才能在國際舞臺上展現獨特價值,讓世界持續看見這片土地的希望與力量。
綜合座談中,由劉美慧教務長主持,整理同學們對蕭美琴副總統的提問。同學們主要想了解副總統在不同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以及是否有什麼不變的信念。副總統回答,不論身處何種位置,始終秉持「盡心盡力」的信念不變,唯有走入民間,才能理解地方的真實需求。
另有同學提問青年該如何行動、掌握世界脈動,她鼓勵青年從身邊故事出發,用創意和敘事力對抗假消息,並善用民間外交力量,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她強調,世界並不平靜,但只要懷抱自信,以小搏大,就能成為問題解決者;青年世代最具優勢的是創意與想像力,應充分發揮這項力量,讓臺灣在國際舞臺上持續發光。[資料來源:師大新聞(撰稿:校園記者教分117葉怡昕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