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理學院70週年迎科學盛典 臺北科學日引領市民探索永續科技

臺師大理學院70週年迎科學盛典 臺北科學日引領市民探索永續科技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2025臺北科學日」於5月3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盛大登場!今年活動主題為「玩轉科學─永續全球行」,結合環境永續、未來科技與市民參與,打造一場科學與生活密切連結的知識盛宴,攜家帶眷的親子參與人潮踴躍。更特別的是,本次活動同時歡慶理學院創院70週年暨公館校區啟用50週年,別具歷史意義。

「臺北科學日」今年邁入第11屆,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臺師大理學院的精心策劃下,今年活動主視覺設計融入臺北城市與未來永續景象,結合氫、碳、鋰等科學元素符號,風力發電與太陽能板意象,以及機器人、電動車、無人機等符號,呼應人工智慧與再生能源的關鍵議題。

 

開幕骨牌秀驚艷全場 象徵科學知識連鎖效應

開幕式中,大安國小扯鈴隊帶來「玩轉金鈴舞乾坤」表演,為這場科學嘉年華會揭開序幕,接著由臺北市政府林奕華副市長、臺師大吳正己校長、宋曜廷副校長、理學院陳界山院長、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蔡志申教授等貴賓,共同啟動「科學骨牌秀」,每一枚骨牌都是科學啟蒙與創新的縮影,透過骨牌連動方式,生動展現出「知識連鎖反應」概念,每一個微小知識都可能引發改變世界的契機,象徵大家齊心推動未來進步的共同努力。

開幕現場也由長期關注科學教育的雅季文教基金會黃學正董事長特別致贈由TVBS出版、由理學院副院長方偉達教授翻譯的科普書籍《愛與數學》200冊,贈與科學教育界。該書深具人文關懷與數學美感,成為理學院70週年獻禮,期望透過閱讀啟發青年對數學與科學的熱情,培養更多具備邏輯素養與跨域思維的未來科技人才。同時也宣布捐款設立「楊冠政環境傳播獎」,鼓勵青年與環境工作者投身永續教育與科普傳播行動。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則表示,科學其實就在我們生活之中,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科普知識,而數學是AI、半導體、量子運算等科技的基礎,讓年輕學子從基礎原理去了解,從小扎根,這也是臺北市推動科學教育、提升市民科技素養的重要目標。

臺北市政府林奕華副市長、臺師大吳正己校長、宋曜廷副校長、理學院陳界山院長、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蔡志申教授等貴賓,共同啟動「科學骨牌秀」。
雅季文教基金會黃學正董事長特別致贈由TVBS出版、由理學院副院長方偉達教授翻譯的科普書籍《愛與數學》200冊,贈與科學教育界。
臺北市林奕華副市長等貴賓們也親臨會場參觀多個特色科學攤位

 

理學院70載培育人才 公館校區邁入半世紀新篇章

臺師大理學院創立於1955年,初期設有數學系、理化系及博物系,為臺灣基礎科學與科學師資培育奠定堅實基礎。隨著系所規模日益擴大及實驗空間需求增加,在時任院長楊冠政教授的帶領下,理學院遷至公館校區,開啟全新發展階段。如今,理學院涵蓋五個系所、三個獨立研究所及一個專業學院,持續深耕科學研究與教育。

臺師大吳正己校長表示,2025年適逢理學院創院70週年暨公館校區落成50週年,特別結合「臺北科學日」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展現臺師大在基礎科學研究、跨域創新與人才培育上的豐碩成果,並與臺北市民一同見證理學院與城市共榮共進、與時俱進的重要里程碑。

 

科學走出實驗室、深入生活 SDGs融入展現永續行動力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現場集結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各學層的科普攤位多達60個,從物理到化學,從地科到生物,每一個領域都有新奇有趣的實驗,貴賓們也親臨會場參觀多個特色科學攤位,從德國在台協會的「Making Light Visible」光學實驗,帶大家看見光的奧妙,南湖高中的有趣半導體互動體驗從點亮一顆燈開始,帶大家動手認識半導體,到力行國小以SDGs為主題的星空導覽,小朋友變身星空導遊,帶家長使用數位星座盤認識星空、用寶石拼出星座,還能學會怎麼找到北極星,每一個攤位都以創新與互動為設計核心,讓科學走出實驗室,走入生活。

另外,以「玩轉科學」為主軸的動手做活動大受歡迎,像是結合空氣動力與視覺暫留的「魔幻旋轉紙陀螺」、能在空中盤旋的「旋轉直升機裝置」、以及乒乓球片旋轉樂等,讓大小朋友在操作與觀察中,探索光學、動力與色彩原理,實現「邊玩邊學」的科學精神,在趣味中深入探索科學結合環境永續應用的奧妙。

呼應「永續全球行」主題,臺北市科學日活動邁向國際視野,各校科學攤位創意十足,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現教育落實永續理念的行動力。仁愛國中以「用愛發電」體驗活動傳達綠能精神;北一女中透過實作闖關遊戲,推廣綠色化學與循環經濟概念;龍山國中則設計自製淨水器,喚起大眾對水資源珍惜與保護的意識。活動融合知識性與互動性,讓永續思維在趣味中深植人心。

「大師科學秀」集結多位重量級講者與教育團隊,透過講座與互動展示引領民眾探索科學。理學院方偉達與載動科技媒體公司黃學正董事長攜手帶來《塊逃!耶澤普》,透過三維空間思維設計,挑戰參與者的解謎極限,翔飛文教蔡正立老師則規劃帶來《磁生電總匯》,現場安排多項科學動手作活動,寓教於樂。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致詞表示,今天開幕式的「科學骨牌秀」中,每一枚小骨牌,都象徵著科學的啟蒙與創新,當它們串聯成動能,展現了知識積累的震撼力量;而這也像是科學精神的縮影—微小的發現能觸發連鎖效應,創造永續的改變。讓孩子們化身為推動進步的骨牌,用好奇心串聯智慧,讓科學在玩轉中扎根,在生活中實踐!

大安國小扯鈴隊帶來「玩轉金鈴舞乾坤」表演,為這場科學嘉年華會揭開序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