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臺師大一次性產品減量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騎零王╴騎向淨零
SDG11, SDG17

全國首創「社會實踐映像節」 開啟臺師大教職員生與社區民眾深度跨世代共創與對話

2025 年 9 月 18 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事務處社會實踐中心於9月9日至12日,在誠正中庭舉辦「實.光 The Light of Our Field 社會實踐映像節」,共展出超過100件作品,展期吸引超過1,300人次觀賞,響應成員包含本校教職員生及親屬、銀齡樂活據點學員、社區民眾,為跨世代共學與共創開展全新的風貌。

      宋曜廷副校長於開幕式中指出,臺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跨世代理解與共融是當前重要課題,宋副校長十分肯定映像節別出心裁的理念,成功搭建跨世代對話的平台,觀眾可透過每幅充滿故事與溫度的作品,感受到青銀共創的真摯感動。

      林玫君學務長亦高度肯定活動,自今年3月活動啟動以來便積極宣傳,號召師生踴躍參與,讓校園充滿創意與社會責任的氣息。林學務長強調,這樣的跨世代共學活動,不僅豐富學生學習經驗,也實際促進社區、學校與高齡族群的連結,彰顯本校社會實踐中心持續推動教育創新的精神。

      本次映像節以「影像敘事挑戰」為名,強調青銀共學、共創、共生、共融,融合社會實踐及社區實地參與,以45歲為年齡分界,透過跨世代多元視角,用影像重新詮釋並理解不同世代對周遭人事物的感受。透過鏡頭傳遞生命故事,喚起對社會議題與生活樣態的關注,促進跨世代對話與理解,讓每個人都能在歲月流轉中被尊重、被看見。展覽主視覺與空間設計由社會實踐中心簡尹庭擔任設計總監,透過蒲公英意象傳達社會實踐的理念:如同種子隨風而行,將影響力播向各個角落,逐步綻放。

      本校多位師長與行政主管共同響應創作,從校長、副校長、各學院院長與行政教學單位主管,皆與學生、家人或社區鄰居合作共創,呈現一幅幅發人深省的作品。吳正己校長與學生會古圳豐前會長共創的《被遺忘的》,以及林玫君學務長與學生會黃莨騰會長共創的《誰還在燈下》,皆獲得觀眾高度評價。社會實踐中心更是全面總動員,不僅邀請家人一同參與跨世代共創,更與校內多位主管,包含宋曜廷副校長、須文蔚院長、賴志樫院長、劉惠美副院長、廖世璋主任、王永慈所長、胡心慈主任、王宏豪主任攜手合作共創,展現「由內而外」推動的決心。透過親身投入創作,不僅彰顯了社會實踐中心的凝聚力,也希望以實際作為帶動風氣,激發更多師生與社區民眾投入其中,讓社會實踐成為一種能量、一種文化,進一步擴散出社會韌性的力量。

      金獎作品《衣 / 依》以「晾衣服」作為跨世代對話媒介,不僅獲評審一致肯定,也榮獲觀眾票選最佳人氣獎。創作者之一王彥蘋同學表示「原本看似平凡的題材,卻在交流中帶來意想不到的觸動,我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媽媽時,也才發現她同樣以行動默默回應對我的思念,這次的作品成了我們心意的寄託,讓平時少有表達的感謝與思念,透過創作真誠地展現,也讓我們用不同的視角找到彼此間的連結與溫暖。」銅獎作品《黑白》則是大膽討論死亡議題,創作著之一蔣佳勳同學表示「不同世代對事件的詮釋方式不一樣,因此創作時非常期待能夠透過抽象概念的命題,帶出更多詮釋議題的可能,以共同創作為紐帶,實現不同世代、成長背景、社會環境⋯⋯等觀看視角的對話。」

      本次展覽更吸引超過100位外校師生,以及教育部訪視委員特別前來觀展,皆給予高度評價。多位學生在觀展後紛紛表示,本次社會實踐映像節帶來極大觸動,不僅讓他們對展出議題有更深入的反思,更引發了對自身與家人關係的省思。張同學提到「作品中不同世代的觀點,讓他開始理解『差異』背後所蘊含的互補與啟發」;黃同學分享到,「從共創的作品中連結對家的情感,使他聯想到自己與父母的互動,並提醒自己要更珍惜當下的家庭時光」。

      另外,陳同學直言,「一幅幅作品宛如一面面鏡子,映照出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社會議題,讓自己思索如何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學生普遍認為,展覽不只是作品的呈現,更是一場跨世代的深度對話,開啟了理解與傾聽的契機。這樣的回饋也呼應了社會實踐中心的精神,學生不僅是被動的觀展者,更能在影像與藝術中找到自身定位與心理韌性,進而培養關懷社會、跨世代理解與永續實踐的能力。

      社會實踐映像節發起人蔡昕璋博士指出,「創齡」(Creative Aging)不只是「創意老化」,更是透過創意與創造力,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開展對話。創作過程中,從主題設定、畫面呈現,到合作方式、主導角色等瑣碎過程,常伴隨衝突,但衝突正是開啟對話與同理的契機,也引導下一步行動;而對觀者而言,展覽不只是觀看作品,更是一種參與,他們在欣賞、解讀與沉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創作者的思考與情感,進而與自身經驗、生活或社會議題產生共鳴。因此,展覽現場就成為創作者與觀者共同的對話、探索、創意、思辨、靈感與社會實踐的多重現場。

      此外,本次映像節特別與美術館「理水.理園——古亭文化地景藝術參與計畫」合作,推出社區歷史映像展。透過整理與展出珍貴的老照片,師生得以重返昔日校園場景,從影像中追溯歷史脈絡,並在跨世代的凝視中與地方記憶展開深刻對話。這樣的嘗試不僅使社會實踐映像節更加厚實,也呼應了「影像即記憶、映像即實踐」的核心理念,讓觀眾在觀看作品的同時,體驗歷史與當下的交會。

      本次活動亦與新加坡社科大學 LION(Life Course in Online Narrative)計畫合作,透過數位科技與敘事方法的結合,讓觀眾朋友可以掃描 QR Code,直接連結高齡者及其照護者的生命歷程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突破了展場的空間限制,更讓影像與敘事成為跨國、跨世代交流的平台。觀眾在參與過程中,不只是觀看,更是進入故事,與不同生命階段的人們建立情感連結,也進一步彰顯社會實踐映像節「跨域共創、共感共融」的精神。

      展望未來,本校社會實踐中心將持續深化跨世代共學與社會實踐,並積極推動跨域合作,串聯教育、藝術、文化、社福、科技等多元資源,讓更多世代在共創中被看見、被理解。同時,將以更具創意與實驗性的方式回應社會議題,持續拓展社會實踐的深度與廣度。[資料來源:師大新聞(社會實踐中心 / 編輯:胡世澤)]

宋曜廷副校長開場致詞,同時投入影像敘事共創活動。
林玫君學務長帶領學生走讀展覽感受跨世代共創。
金獎作品《衣 / 依》王彥蘋同學分享與母親的跨世代共創故事。
銅獎作品《黑白》蔣佳勳同學分享共創歷程中的觀察與體悟。
多門課程申請專場導覽,理解社會實踐映像節的理念。
社會實踐中心吳振邦博士為社區民眾詳解導覽內涵
社會實踐中心吳振邦博士為社區民眾詳解導覽內涵
觀展師生及社區民眾對本次展覽給予高度回饋
策展團隊社會實踐中心將持續深化跨世代共學與社會實踐

【籌劃與協力團隊】

主辦單位:學務處社會實踐中心
協辦單位:美術館、文學院、音樂學院、教育學院、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社會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復健諮商與高齡福祉研究所、通識教育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全球華文寫作中心、課外活動指導組、專責導師室、社區諮商中心、永續發展中心、僑生先修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新加坡社科大學LION計畫
策展人:林玫君學務長、王宏豪主任
執行策展:蔡昕璋、吳振邦
設計總監:簡尹庭
行銷企劃:石寧樺、藍雅苡、龍意、章熒蘭
展務規劃:闕嘉瑜、鍾薏亭、楊媁茹、蕭宇芳
特別感謝:吳正己校長、宋曜廷副校長、許瑛玿研發長、美術館劉建成館長、文學院須文蔚院長、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賴志樫院長、教育學院劉惠美副院長、社會教育學系廖世璋主任、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王永慈所長、特殊教育中心胡心慈主任、永續發展中心張子超執行長、學生會古圳豐前會長、Dr. Kelvin Tan, Head, Minor in Applied Ageing Studies programme,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社會實踐映像節獲獎名單】

金獎 王彥蘋、王瓊惠《衣 / 依》
銀獎 錢奕華、高維廷《凝視生活》
   陳宜榆、陳信宏《洄家》
銅獎 蔣佳勳、李雅慧《黑白》
   翁叡則、陳鈺芳《高齡長輩長照議題》
   黃聖憶、田秀紅《飯桌日常》
優選 林宸伃、蕭語均《青銀共學,世代之交》
   莊沂庭、黃彩鈴《餐桌的兩端》
   王彥云、李侑穗《教室》
   李立旻、蔡函樺《君に光が差し込んで、僕らの家にも灯がともる》
   葉小蘋、郭福源《時間律動~慢活x 速行|傾聽內心的聲音》
佳作 沈佩儀、沈裕淵《徒步遶境的路上,我們的體悟》
   杉部美佳、翟美麗《臺灣的家》
   呂芳遠、何昀澤《中年男子的想與不敢想》
   李怡萱、丘益貞《偏鄉教育的希望》
   林文斌、林依德《望子興嘆》
   楊昌鵬、許舒婷《有教無類》
   黎立弘、黃鴻璸《午後公園》
   許心慈、翁萍鄉《閱讀時光》
   林玫君、黃莨騰《誰還在燈下》
   黃耘琪、簡曉慧《生活的交界》
特別獎 王義武、王熊仁《留白之間》
人氣獎 王彥蘋、王瓊惠《衣 / 依》
    莊沂庭、黃彩鈴《餐桌的兩端》
    呂芳遠、何昀澤《中年男子的想與不敢想》
  • 宣傳與推廣
  • 校園生活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女一舍迎新活動 打造永續發展生活空間
  • 全國首創「社會實踐映像節」 開啟臺師大教職員生與社區民眾深度跨世代共創與對話
  • 臺師大USR團隊閃耀第8屆USR EXPO 展現跨世代社會實踐成果

Search

Categories

  • SDG1 (5)
  • SDG10 (8)
  • SDG11 (62)
  • SDG12 (26)
  • SDG13 (32)
  • SDG14 (14)
  • SDG15 (17)
  • SDG16 (9)
  • SDG17 (83)
  • SDG2 (3)
  • SDG3 (28)
  • SDG4 (98)
  • SDG5 (8)
  • SDG6 (11)
  • SDG7 (13)
  • SDG8 (7)
  • SDG9 (35)

Download Amity

相關消息

SDG12, SDG13

女一舍迎新活動 打造永續發展生活空間

2025 年 9 月 18 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女一舍宿委會於 9 月 10 日舉辦迎新活動——「獵魔女團入團測驗」。活動準備了可 […]

SDG3

臺師大USR團隊閃耀第8屆USR EXPO 展現跨世代社會實踐成果

2025 年 9 月 15 日

      第8屆USR EXPO於2025年9月12日至13日在臺北花博爭豔館盛大展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US […]

SDG13, SDG17

2025臺師大新生永續素養調查

2025 年 8 月 29 日

      本校每年於開學前舉行「伯樂大學堂」新生營,規劃校園導覽、社團之夜等活動,幫助大一新生快速認識校園生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 一次性產品減量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