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目標「淨水及衛生(SDG6)」-迪化污水處理廠水資源環境教育參訪計畫系列活動

永續發展目標「淨水及衛生(SDG6)」-迪化污水處理廠水資源環境教育參訪計畫系列活動

近年受到氣候變遷、環境和社會變化等影響,導致地球正面臨嚴峻的水資源危機,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發布的「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State of Global Water Resources)」指出,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1個月無法獲得適量的淡水,且預估2025年將會提高到50億人以上,顯示解決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DG6「潔淨水與衛生」中6.5細項目標強調水資源的管理,每日生活用水與民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污水如何收集、處理過程、以及最終放流的水質標準與去處。藉由臺師大永續發展中心張子超執行長於11月29日舉辦的「迪化污水處理廠」(以下簡稱該廠)實地參訪活動,即以水源管理及相關生態系統維護為主題,選定環境部於103年獲認證通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且為全國首座都市生活污水環境教育場所進行水資源體驗及教育的活動,以促進水資源素養及生活實踐。

該廠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生活污水,每天的污水處理量可高達五十萬立方公尺,大約處理200萬人所產生的污水。該廠將整個污水處理採用半地下化設計,除可防止臭氣溢散外,並利用上部空間規劃成一座面積四點六公頃的休閒運動公園,免費提供市民舒適、健康的休閒運動環境。該廠解說人員透過影片播放、廠區模型展示及廠區各處理流程設施實地講解,完整介紹都市生活中產生的浴廁、洗衣等污水來源,如何經過初級沉澱池,深槽曝氣池,二級沉澱池等多道處理程序,再經消毒,確保排放水質達標放流淡水河中,也有部分作為回收水作為花草的灑水及設備沖洗用水。

廠區設備及位置模型介紹
地下化的污水處理設施解說

污水處理對一般參訪者而言,是一個陌生且不常接觸的領域。人們通常關注飲用水是否乾淨,卻很少思考生活中使用過的污水如何被處理。若污水未經妥善處理即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淡水河的水質早年就曾因任意排放的污水而造成河川嚴重污染,經過多年整治目前已因該廠建設與其他治理措施轉為中、輕度污染。因此,建立完善污水處理系統是改善生活環境的重要一環,目前臺北市污水用戶接管普及率雖已逾八成,為全國最高,但市府仍持續向社區推廣住家污水接管、宣導廢除化糞池。雖然接入公共污水下水道需支付污水下水道費用,但也節省化糞池維護管理的費用,還可減少沼氣、異味及孳生病媒蚊等問題。

SDG6強調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潔淨安全和可負擔的飲用水,以及改善水質及衛生設備。如2024年巴黎市政府為於塞納河舉辦奧運舉辦,大規模的河流整治計劃,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同樣的台北市在多年來的河川整治計畫即透過城市水質管理來恢復河川生態環境已漸達成效。目前臺北市正建造一座三級處理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並設置「下水道環境教育館」,結合周邊公園綠地及既有自來水設施,規劃成為嶄新的「上水、中水、下水資源循環教育園區」,邁向污水全自主處理的願景。透過完善的污水處理與下水道系統,加上教育與政策推動,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活動大合照:參訪活動涵括永續發展目標SDG4.6.14.15.17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