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通識教育講座 深度探討醫療AI應用現況 11 月 04, 2024 In : SDG3, SDG4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月30日舉辦通識教育講座,邀請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執行長曾柏元,以「AI x 醫療:是碰撞火花,還是最後會火化(Hué hua)?」為題,深入剖析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現狀與挑戰。本次講座由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主持,吸引眾多師大學子到場交流。 曾柏元指出,人工智慧技術自2018年以來持續進步,並於2024年迎來數項重要突破。其中,OpenAI推出的最新AI模型GPT-4o成為廣受矚目的亮點。GPT-4o不僅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模態整併至單一模型,反應速度更快,還提升了AI在處理複雜任務上的推理能力,展現了AI技術的新高度。 隨著AI迅速發展,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愈加普遍。AI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材、遠距治療、病患諮詢、文件處理、醫療數據分析及藥物開發等多個領域。 在醫療器材方面,AI技術主要用於診斷偵測的相關設備,如X光、斷層掃描及穿戴式儀器等,這些設備多已通過FDA認證並獲得醫療界認可。曾柏元提到,目前全球約70%至80%的AI醫療應用集中在放射影像領域,其他重要應用則包括心血管和神經科學等專科領域。雖然AI技術日益成熟,但在醫療應用上依然是輔助角色,診斷結果仍需由醫療人員審查。不過,一個例外是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視網膜影像診斷AI儀器,它可在無需醫療人員介入的情況下進行有效診斷。 在藥物開發方面,自2018年AlphaGo引發關注後,各大企業加速推動AI在藥物領域的應用。AI能夠生成新藥物分子,並透過後續實驗確認其療效,大大縮短藥物設計與臨床開發時間,降低開發成本,並提升藥品質量。曾柏元提到,Google DeepMind的AlphaFold模型運用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大幅推進了醫療研究,其在今年進一步推出的AlphaFold3,新增DNA、RNA結構及配體和離子相互作用的預測功能,成為AI醫療領域的重要突破。 儘管AI在醫療領域應用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許多挑戰。曾柏元指出,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是全球AI醫療應用的首要挑戰。而法規的不完善、責任歸屬問題及專業人才培訓不足,也是現今AI醫療應用的瓶頸。此外,AI技術的高能源消耗也不容忽視。根據統計,美國科技公司Nvidia推出的高端晶片在2024年耗電量達13800GWh,相當於一個小國的年度用電量,因此降低AI晶片能耗已成為業界的重要課題。 曾柏元也聚焦在臺灣的AI醫療應用困境進行說明。首先,法規限制使醫療數據取得不易;其次,健保補助有限,醫院缺乏AI應用推廣的經濟誘因。另外,臺灣強項在於硬體產業,但在以軟體為主的AI醫療應用上缺乏專業人才。最後,科技業與醫療界合作的溝通成本高昂,也增加了推動AI醫療應用的挑戰。 在講座的最後問答環節,林建宇主持人提及「大學生在面對AI時代需要哪些人才以及應具備哪些能力?」,曾柏元執行長回應學生們除了扎實學習本科知識外,也應積極擁抱AI技術,掌握如何運用AI知識。然而,他強調,關鍵在於不要讓AI技術主導生活,而是要成為AI的掌控者。曾柏元提醒同學們,要在未來的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善用AI提升自己的專業競爭力,這將幫助他們在職場上脫穎而出。(撰稿: 校園記者國文116陳士祈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通識教育講座「AI x 醫療:是碰撞火花,還是最後會火化(Hué hua)?」。 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執行長曾柏元。 與會師長合影留念。
臺師大與生多所團隊發現新種 魚池琴蛙確立為臺灣特有種 3 月 20, 2025 In : SDG14 響應世界青蛙日 臺師大與生多所發表新物種「魚池琴蛙」 破解40年身世懸案!取拉丁學名以 Read More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臺灣師範大學如何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為核心驅動力! 3 月 17, 2025 In : SDG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園建築之美——藍天、綠樹與紅磚交織的風景 (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學生提供)   Read More
諾貝爾獎經濟學巨擘舒爾茲在臺師大談AI創新 勉學子具備更多專業知識 3 月 13, 2025 In : SDG4, SDG9 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教育模式和生態環境會如何轉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