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最新消息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SDG13, SDG15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2025 年 2 月 4 日

[資料來源:環境資料中心]

去(2024)年底,台灣研究團隊發表蛇類吞食塑膠袋後死亡的論文報告。論文作者之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向《環境資訊中心》稱,2022年該系接獲一隻臭青公(又稱臭青母、王錦蛇),原本打算作體外寄生蟲研究之用,但無表傷的活體卻在運送途中死亡,解剖後發現牠生前吞掉三個塑膠袋,腸胃與「硬硬的東西」磨擦發炎甚至潰瘍,疑與死因相關。

這是台灣首次發表關於陸地蛇類吞食塑膠的報告,全文刊載於《Herpetological Notes》期刊上,林思民呼籲民眾正視塑膠對野生動物及環境影響,對使用塑膠袋要有「拒絕的勇氣」。

台中一條臭青公被發現生前連吞三個塑膠袋。圖片來源︰擷取自論文

生前連吞三個塑膠袋 胃壁流血

臭青公(學名︰Elaphe carinata yonaguniensis)是大型蛇類,無毒,最大體長可達2.65公尺;其頭部鱗片大,邊緣有明顯黑色,因為在吻端至眼睛前緣上方常呈王字紋,又有王錦蛇之稱。臭青公主要棲息於雜木林或農墾地,以往常入侵農舍咬雞吞蛋,屬攻擊性較強的物種,遇到驚嚇時會從肛門腺分泌帶有臭味的液體以阻嚇敵人,故又名臭青母、臭青公。

根據報告中,該雌性成年臭青公長1.64公尺,於台中市被救援,但運送到台北時已死亡。由於臭青公皮厚肉粗,死亡並不常見,加上當時其身體並無出現明顯外傷或疾病,台師大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遂把屍體解剖進行檢查,發現該臭青公生前連吞三個塑膠袋,胃壁有微小潰瘍流血,疑因消化膠袋時造成內傷。此外,解剖時蛇身散發腐爛氣味,但當時消化道並無食物。

研究團隊稱,野生動物吞食人為垃圾,尤其是塑膠,除了會導致腸道堵塞,阻礙進食、造成不適外,更會引發其他臨床症狀如胃黏膜腫脹和發炎;當消化過程中胃部肌肉收縮,體內塑膠物會擦傷甚至撕裂腸胃,嚴重可能導致穿孔。再者,塑膠亦廣泛含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和合成添加劑,例如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簡稱DEHP)和雙酚類,當胃酸與化學產物反應並被身體吸收,亦會引起不良效果。

論文亦列舉各地有關塑膠製品纏繞或危害野生動物的例子,例如蛇吞塑膠瓶、塑膠袋、漁網等。這次則是台灣首次發表關於陸地蛇類吞食塑膠的報告,並刊載於《Herpetological Notes》期刊。

臭青公胃壁出現微小潰瘍情況,疑因與塑膠袋磨擦有關。圖片來源︰擷取自論文

呼籲減塑 林思民︰民眾要有拒絕塑膠袋的勇氣

論文作者之一、台師大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思民稱,全球有關蛇吞吃塑膠製品的案例並不多,「但可能是被低估,蛇死掉,一般人不會把它打開看,就不會注意到這事情。它可能是一個過去沒有被重視的現象。」在國際案例中,大部分都是中大型蛇類,「就是很貪吃,住在人的環境附近,比較有機會這樣子亂吞東西。這些東西大概沾到一些動物的味道,(蛇)就把它們吞下去。」

由於蛇的牙齒不會咀嚼食物,「只會吞東西」,當碰到塑膠袋時,就沒法像其他野生動物般將東西扯碎,「牠如果不要吞那麼多,有一些機會可以把它吐出來;但這隻蛇不知什麼原因沒有把東西吐出來,吞了三個,卡的緊緊就沒法吐出來。」臭青公就這樣接二連三吞了三個塑膠袋、塞入腸胃,且無法排走。

不過林思民補充,團隊並非獸醫,無法完全確認該隻臭青公的真正死因,只能推估跟吞吃塑膠袋造成身體損害有關。

人類很多無心之過都會造成野生動物傷害。近年林思民觀察到越來越多野生動物被塑膠袋、漁網、鳥網等卡住,「這些動物在鑽洞時,不會預期這個東西會這麼硬,自然界其實沒有那麼硬的孔洞,牠們通常擠一擠就過去。」偏偏塑膠要很久才會壞掉。過去多年社會都有聲音呼籲民眾塑膠減量,「但大家貪圖方便,或者一時忘記了」,或商家打包東西時常把塑膠袋塞到消費者手上,「有時候我們就是要有一些拒絕的勇氣。」

這隻紅耳龜被林思民收養前,在幼時被塑膠或其他素材纏繞幾年,軀殼已變型。圖片來源︰林思民提供

  • 生態環境
  • 研究創新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產學合作推動語文創新 資教所創作寫作桌遊與AI敘事實踐
  • 2025最佳大學榜》入列黃仁勳概念股,臺師大躍上世界舞台
  • 人文季演唱會登場 傳統與創新交織臺灣多元文化風貌

相關消息

SDG17, SDG4, 最新消息

產學合作推動語文創新 資教所創作寫作桌遊與AI敘事實踐

2025 年 7 月 9 日

      臺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陳志洪教授在7月5日於教育學院大樓舉辦「讀步經典研習暨陪跑計畫成果展」,展示《 […]

SDG9, 最新消息

臺師大衍生新創「數感實驗室」 讓數學變得好玩好學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動力

2025 年 6 月 29 日

      為了打破「數學難又無趣」的刻板印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系賴以威副教授、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

SDG15

生科系師生林思民與王宇德發表新種「呂賴氏蜓蜥」 致敬兩位山椒魚研究先驅

2025 年 6 月 11 日

新種的特徵與差異    王宇德老師的研究論文顯示,中海拔霧林帶的呂賴氏蜓蜥和高海拔的臺灣蜓蜥其實有非常明顯的遺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