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國際華語伴學計畫 榮獲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臺師大「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國際華語伴學計畫 榮獲2025《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慈濟基金會攜手推動的「『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畫」,榮獲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人才共學組楷模獎,展現臺師大在國際教育與人道關懷領域的長期耕耘與具體成果,亦突顯大學於全球議題中積極扮演社會責任實踐者的角色。

        本屆《遠見》報名件數達215件,較去年成長25.7%,經過嚴格評選,最終共40所學校獲得67個獎項,獲獎率31.2%。此獎項由計畫主持人教育學院胡翠君助理教授及共同主持人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於4月8日參與頒獎典禮,並由計畫主持人胡翠君助理教授代表領獎及致詞,她表示:「臺師大在實踐優質教育的目標上從不缺席,本校PASSION扎根教學團隊將在偏鄉服務弱勢學生建立的全方位專業配套(total solution),包括發展診斷測驗、教學、自學平台,以及相對應的教材教法和師培模式,有效轉譯至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提供敘利亞難民學生線上學習華語文的機會,充分展現將在地經驗複製到國際場域的能量。」

        宋副校長對於本計畫也分享:「扶助偏鄉及弱勢教育是一步一腳印的工作,需要非常扎實的教學和班級管理技巧,才能真正讓學生和老師獲益。很高興看到在胡教授的努力之下,除了對臺灣的偏鄉學生和老師產生助益之外,進一步把臺灣的教育軟實力擴展到海外,幫助海外需要幫助的人。」

        本計畫由慈濟基金會委託臺師大、慈濟國際青年會與慈濟大學共同執行。其核心價值在於建立高品質可複製的國際教學服務人才模式,實現人才共學與人才共育的機制,透過語言教育,跨越國籍、宗教、種族、文化、疆域,極大化人道關懷,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全球夥伴關係)。

        透過匯集學界專業研發與教學模組、公益團體熱忱服務精神與在地組織支持力量之三方協力實踐模式,將臺師大華語文與科技研發成果(如全方位中文Smart Chinese的診斷及教學平台)與PASSION扎根教學團隊實踐經驗(師培模式、教材教法與科技化教學平台運用),透過慈濟基金會的全球夥伴網絡,以及土耳其滿納海學校在地行政支持,進行國際華語文線上伴學,實現生命教育的陪伴、發揮臺灣教育的軟實力,為難民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獲得高品質的教學資源及陪伴,並能透過語言連結世界,開拓生涯發展的可能性。

        計畫迄今培育教學服務人才69人(共計111人次),提供高達3,264小時的專業華語文教學訓練,服務對象為敘利亞學生,累計教學人次達13,941人次,總伴學時數更達27,882小時,展現臺灣華語教育的深耕成果。參與計畫的敘利亞難民學生展現優異的學習成效,2024年11月參與華語課程的106名學生中,有103人順利通過華測會舉辦的華語文能力測驗(準備級),通過率高達97%,顯見系統化教學與師資培訓的卓著成果。

       本計畫展現「人才培育人才」的共學效益,由已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實踐人才,帶領新參與的學員,並建立易於複製的模式,實現人才共育的效益,在長期推廣方面,持續實踐「人才共學」、「人才共育」的模式,串聯曾參與計畫的國際教學人才傳承經驗,培育新的國際教學人才,透過薪傳的力量,建構易於複製的效益。並以生命教育與語言連結世界,極大化人道關懷為主軸,複製此一模式至全球所需之處。本校亦將持續實踐教學研發延伸至社會服務與應用的發展模式,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資料來源: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 編輯:胡世澤)

臺師大教育學院胡翠君助理教授代表上台領獎
宋曜廷副校長與胡翠君助理教授得獎留影
本計畫國際志工大合照
胡翠君助理教授與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小學伴一起寫春聯
本計畫國際志工至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與小學伴現場互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