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國家目標,環境部推動「淨零綠領人才培育推動計畫」,以區域為單位建構全國性培育網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此次計畫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北區培育中心」,4月10日由環境部長彭啓明與臺師大校長吳正己共同揭牌,臺師大也將攜手中央大學、清華大學共同承擔推動任務,串聯北臺灣高教資源,培養具備綠色素養與實務能力的未來關鍵人才。
為因應全球永續轉型浪潮,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將須編製永續報告書,2026年起高排放產業也將納入碳費徵收範圍。這些政策不僅加速企業轉型,也帶動了大量對碳盤查、減碳管理等專業人才的需求。
根據環境部發布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指出,近8年來,臺灣綠領職缺企業家數成長2.2倍,工作機會則暴增3.3倍,2024年全臺有近3,600家企業釋出綠領職缺,平均每月需求高達2.2萬人。預估未來五年綠領相關職缺將有1至3倍的成長空間,人才缺口直追熱門的AI產業,成為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表示,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僅具備基本技能已不足以應對市場需求,透過完整的培訓與實踐經驗累積,讓「綠領人力」蛻變為「綠領人才」,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環境部長彭啓明與臺師大校長吳正己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培育淨零綠領永續專業人才。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為統籌北區培育中心的窗口,計畫主持人、永續所教授葉欣誠表示,該所原為環境教育研究所,於三年前加上永續管理的實務與研究概念,擴充與包括企業界在內的各類組織的連結與互動。淨零與綠領人才培育完全符合永續所的DNA,從環境保護出發,擴展到永續發展的視角,並且發揮臺師大的人才培育傳統特色與優勢,培養永續領域的專業人才。簽約結束後,彭啓明部長也以「我國環境與永續發展政策」進行專題演講。
臺師大積極回應全球永續浪潮,校長吳正己表示,學校長期關注國際趨勢並致力實踐社會責任,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永續轉型挑戰,持續精進永續發展策略與具體行動,並主動參與國際評比,展現成果。其中,臺師大參與由美國高等教育永續促進協會(AASHE)設立的「大學永續評比系統」(STARS, The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 Rating System),在全球逾千所註冊評比之高等教育機構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級評等殊榮。
吳正己指出,臺師大積極推動校園淨零目標,2023年訂下「2030年減碳50%、2048年達成碳中和」的具體時程,不僅展現落實淨零的決心,更願意發揮專業與社會影響力,引領更多大專校院一同轉動改變的齒輪。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聯合全國28所大專院校組成「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並於北、中、南、東四區設立區域培育中心,各由具備專業與資源整合能力的大學承擔。臺師大作為北區總協調學校,肩負串聯產官學平台、建立示範機制、促進人才輸送等重責大任。期望透過在地化課程設計與資源整合,快速培育具備碳管理、碳足跡盤查、ESG實務操作等核心能力的綠領人才。
臺師大作為北區培育基地的領頭羊,領先全國率先於4月26日開課,課程一開放報名,一班40個名額於16分鐘內即告額滿,報名者以上班族為主,學生則佔不到三成,顯見綠領轉職與職能再造的需求殷切,臺師大已著手規劃加速增開班期,以滿足外界的需求。北區培育中心也包括中央大學與清華大學,三校將持續合作辦理課程,共同強化北臺灣在綠領人才養成上的實力與涵蓋面。
為讓更多國人能參與轉型、提升職能,國環院與合作學校共同設計價格平實、內容紮實的「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報名官網:https://ulvis.net/iTs8),共計48小時,費用為每人新臺幣12,000元,由開辦學校收取。針對30歲以下大專在學生(不含在職專班生)與低收入戶,並於首次測驗即及格者,學生可享半額學費優惠,低收入戶者則可全額補助,展現課程的公平性與普及性。
北區培育中心服務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及新竹縣等六個縣市,臺師大將憑藉長年在綠領人才培育及教學創新、產學合作及跨域整合的實力,扮演核心統籌角色,與中央大學在氣候與永續科學研究、清華大學在工程與實務應用的優勢互補,將提供政策推廣、課程輔導、師資培訓、跨校合作、職涯媒合等多元服務,協助各大學和企業盤點資源、優化教學內容、強化產學連結,逐步建立具備永續能力的人才庫,為臺灣邁向淨零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撰文:胡世澤 / 攝影:張適 / 核稿:鄧麗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碳中和目標宣言】
碳中和目標
人類文明的進化,大學扮演關鍵的角色,臺師大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精神,持續人才培育與研究發展,更善盡社會責任,臺師大承諾碳中和目標,以「2030年減少50%碳排放,2048年達成完全碳中和目標」積極回應全球氣候變遷,並配合政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以生活轉型的策略展開校園淨零綠生活,推動減碳行動方案,達成碳中和目標。
校園推動減碳行動方案
-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進行能源效率提升,執行節能措施及建築節能(綠建築標章)如導入節能照明、高效率熱泵熱水系統、空調主機系統等設備汰舊換新。
- 提升永續發展教育及素養:開設永續發展通識課程,加強節能減碳教育,提升永續發展教育素養。
- 促進能源科技與行為之研究與應用相關研究及發表:鼓勵能源主題的合作研究計畫,以及專利案的申請。
- 規劃再生能源設施:進行校園再生能源潛力調查,使用再生能源設備。
- 推動低碳校園生活行為:倡導如減塑、減碳的會議及活動、低碳排的交通通勤等。
- 推動智慧化能源資訊系統:設置智慧水表及電表,系統資訊公開化。
- 落實國家綠色採購政策:採購高效能的綠色產品,減少碳排放。
- 執行溫室氣體盤查:透過溫室氣體盤查掌握碳排放量,依此採取減碳措施,達成「碳中和」目標。





中華民國 112 年 3月 20 日
NTNU’s Carbon Neutral Clai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 recognizes that a university has to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mises to be carbon-neutral by 2048 in response to Taiwan’s 2050 Zero Emission policy and UN 2030 Agend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n addition to continuing to cultivate talents and develop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will fulfill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increase impacts. NTNU aim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50% by 2030 and achieve complete carbon neutrality by 2048 through net-zero green life, energy efficiency, low-carbon emission electricity, and green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