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關於我們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永續行動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臺師大淨零排放
  • 永續治理
    • 永續年報
    • SDGs in NTNU
  • 永續資訊
    • 最新消息
    • 永續課程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相關連結
  • English
SDG17, SDG4

臺北科學日慶祝10週年 臺師大公館校區熱鬧登場

2024 年 5 月 6 日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邁入十週年的「臺北科學日」5月4日在臺師大公館校區熱鬧登場,這場科普嘉年華由臺師大理學院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攜手合作,吸引許多對科學充滿好奇心的親子及學生,闖關玩58個攤位及看大師科學秀,開幕式更帶來「磁來運轉」科學秀,透過磁懸浮旋轉裝置,展示磁力的奇妙效應,一起體驗科學的奧妙,現場觀眾驚嘆聲不斷。

今年的主題聚焦「未來臺北.玩轉科學」,主視覺意象的魔術方塊不僅在空中旋轉,還巧妙結合了DNA的螺旋、化學實驗器材、指紋裝置、原子結構、風力發電、無人機等科學元素,展現了科學體驗活動的豐富多元面貌。

參與開幕式的貴賓雲集,包括臺師大物理系傑出校友、承德油脂公司李義發董事長賢伉儷、臺師大劉美慧教務長、理學院陳界山院長、傅祖怡副院長、方偉達副院長、臺北市政府林奕華副市長和教育局鄧進權副局長、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蔡志申教授等,林奕華副市長更代表致贈感謝狀,感謝幸安國小、大安國小、萬福國小、新生國小、景興國中、銘傳國小、福安國中等團隊協助承辦活動。

林奕華副市長致詞表示,十年前擔任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時,在兒童月及各項活動中,開始帶入科普教育,從做中學和科普閲讀,讓同學們不要害怕科學,而且發現生活中充滿科學原理,進而喜歡科學。她感謝臺師大理學院共同主辦,今年活動正式邁入第十屆,除了養成學生的科普知識外,為國家培養優秀頂尖科學人才,更是臺灣立足國際的重要軟實力。

「臺北科學日最大的成就是,讓孩子從小動手探究,發現科學無所不在。」林奕華副市長說,科學教育應該促使人們解決現實問題,激勵孩子探究與人文社會的關懷精神。她分享了去年在臺北科學日實作的雷聲製造器,後來發現打擊樂團表演也是用相同手法製造聲音,展現科學普及化的重要性,希望讓大家都能了解藝術與科學的結合、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臺師大理學院陳界山院長表示,「臺北科學日」邁入第十年,臺師大理學院推動科學教育不遺餘力,今年QS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中,理學院數學、物理、化學、資工、地科、生科都進入名單中。此外,陳院長更強調,理學院除了承辦臺北科學日外,許多政府單位的大型科學教育計劃,都由理學院教授群規劃主持,是理學院很重要的社會責任。

大師科學秀探索「量子糾纏」原理 盼扎根科學教育

另外,量子科技領域快速發展,成為未來科技革命當中的重要關鍵。陳界山院長也代表臺師大致贈科普書籍《量子糾纏: 黑爾戈蘭島的奇幻旅程》,作為參與此次科學日活動及貴賓的各中小學科普讀物。而由師大附中李柏翰老師主持的大師科學秀,則透過圈叉棋遊戲體驗,讓民眾能夠初步理解量子糾纏原理,寓教於樂,希望將科學教育往下扎根,增進大眾對科學的理解與興趣。

該書為當代知名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博士(Carlo Rovelli)作品《量子糾纏》的中文版,由聯利媒體TVBS出版,臺師大理學院副院長、永續所方偉達所長擔任翻譯,不僅適合中學以上學生作為科普讀物,使複雜的量子概念變得親近而易懂,也能讓社會大眾了解量子物理學的發展進程,開啟了對量子革命全新的認識視角。

親子一起探索科學奧秘 磁力懸浮裝置提升科普素養

開幕科學秀展示了「磁來運轉」,透過高速旋轉磁浮裝置,讓一顆大球彷彿浮在半空中,帶領大家進入奇幻科學世界,探索磁力的神奇魔法。其原理為浮子結合了一顆大球,當浮子旋轉時,也帶動大球旋轉。儘管排除了浮子的垂直運動,但轉子在高速運轉下,產生磁場與浮子間的力矩,仍使浮子隨著轉子一起旋轉。

臺北科學日計畫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教授蔡志申解釋,這個裝置由「轉子」和「浮子」兩部分組成,轉子是裝在馬達上的磁鐵,其極軸與轉軸互相垂直,透過轉子的高速旋轉,創造出強大磁場。浮子是另一個磁鐵,其極軸平行於旋轉軸,浮子被放置在轉子的磁場中,就能夠懸浮和旋轉。

今年科學日從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的攤位多達58個,從物理到化學,從地科到生物,每個領域都有新奇有趣的實驗。貴賓們也親臨現場,除了參與開幕活動之外,也與攤位的孩子親切互動,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和奧妙,現場驚訝和讚嘆聲音四起。臺師大物理系利用空氣壓縮和螺旋槳原理,設計「旋轉空氣砲」,紙彈瞬間彈射到空中緩緩落下。

胡適國小的「緊急求生號角」是用牛奶罐、PVC水管和橡皮筋等材料,製作低音且聲音傳遞較遠的簡易緊急求生號角,並示範改變管子長短、材質對音頻、音量的影響,原理是因瓶內封閉的氣壓增加,將薄膜外推使其與管子間出現空隙,薄膜來回震動而發出聲響;仁愛國中的「機關達人挑戰王」,以積木設計出從高到低的軌道,搭配多重機關,讓彈珠在落下的過程,逐一觸發,產生動態效果。科學日每個攤位都是一次新的冒險,吸引所有參加者的目光。

計畫主持人、蔡志申教授表示,他永遠忘不了十年前第一次臺北科學日,10歲的兒子興致勃勃,從頭玩到尾,那天很熱,玩到中暑。去年剛上大學的兒子,跟同學一起開發了空氣壓縮砲,飛到比理學院大樓還高,而昨天他來場佈當志工,歡慶20歲生日。他說,「作為科學教育工作者,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自家兒子,希望大家都能在活動團隊的努力下,歡樂學習,成長奉獻,玩轉科學」。 (撰稿:校園記者社教115李翌甄/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開幕式帶來「磁來運轉」科學秀,透過磁懸浮旋轉裝置,展示磁力的奇妙效應,開幕式貴賓合影。
臺師大理學院陳界山院長(左)代表致贈科普書籍《量子糾纏 黑爾戈蘭島的奇幻旅程》,作為參與此次科學日活動的各中小學科普讀物。
臺師大物理系傑出校友、承德油脂公司李義發董事長賢伉儷支持臺北科學日活動。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與胡適國小緊急求生號攤位的師生合影留念。
銘傳國小太鼓隊開幕表演。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體驗臺師大物理系旋轉空氣砲攤位。
參觀師大物理系懸浮磁鐵攤位。
師大附中李柏翰老師大師科學秀演講。
林奕華副市長更代表致贈感謝狀,感謝幸安國小、大安國小、萬福國小、新生國小、景興國中、銘傳國小、福安國中等團隊協助承辦活動。

  • 夥伴關係
  • 校園生活

文章導覽

Previous
Next

文章搜尋

熱門標籤

健康與福祉 公平正義 國際交流 培訓增能 夥伴關係 宣傳與推廣 教學課程 校園生活 永續治理 生態環境 產官學合作 研究創新 社區參與 綠建築與文化 能資源管理

SDGs分類

近期消息

  • 從70年紮根到未來共構:教育學院三校論壇共探永續與多元
  • 臺灣愛滋防治40年歷程與展望研討會 跨領域專家共議防疫與減害新方向
  • 臺師大學生參與台聚集團實習表現優異 獲頒獎勵金深化產學合作

相關消息

SDG17, SDG4, 最新消息

從70年紮根到未來共構:教育學院三校論壇共探永續與多元

2025 年 6 月 24 日

      2025年適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立70週年,作為長期耕耘教育研究與實踐的學術重鎮,教育學院 […]

SDG17, SDG4, 最新消息

2025科學探究競賽生活化探究開創新局 跨域合作打造全民科學力

2025 年 6 月 16 日

      「2025年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總決賽於6月14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盛大展開,來自 […]

SDG17, SDG9, 最新消息

管院EMBA校友會邀友達光電彭双浪董事長 暢談企業轉型與永續創新 校友及師生深受啟發

2025 年 6 月 13 日

彭双浪董事長:「洞見未來,超前部署」—領航友達光電轉型,開啟永續創新篇章       在全球產業快速變動與AI […]

  • 106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02)7749-5615
  • sdgs@ntnu.edu.tw
Facebook-f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永續發展中心

  • 永續倡議
  • 校長的話
  • 團隊成員
  • SDGs in NTNU

永續計畫

  • 永續政策
  • 大學社會責任USR
  • 淨零排放

永續成果

  • 中心成果
  • 社會實踐獎
  • 研究貢獻
  • 學院SDGs
  • 永續年報

相關資訊

  • 永續課程
  • 相關連結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發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