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與偏鄉中學攜手合辦「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 帶領偏鄉學生探索大學生活

臺師大與偏鄉中學攜手合辦「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 帶領偏鄉學生探索大學生活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深耕偏鄉教育計畫」,於113年1月29日至2月1日,辦理「偏鄉中學生入大學堂系列活動」,與花蓮、臺東、澎湖等縣市的偏鄉離島中學生及「PASSION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的大學生,共計逾百人,透過大學校園導覽、音樂會、跨域動手做的STEAM課程、校外參訪的基隆海科館、社會情緒課程等,以開拓偏鄉中學生視野,以及對於未來的想望。

        對於偏鄉離島學生而言,除了強化基本素養外,有異於家鄉的學習與生活經驗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體驗,對於都會區的設施乃至大學階段的生活的瞭解,有助於偏鄉學生擴展視野,擴充生涯想像的深度與廣度。三天的課程,由學分學程學生協助課程開發、課程講師,以及擔任隊輔教師,扮演學習典範的角色。將藉此系列活動擴充偏鄉學生對於學科的多元嘗試,為偏鄉學生推進0.1的學習能量,在每一次累積的0.1中,持續激發向學的動力,逐漸成為更好的自己。

        「深耕偏鄉教育計畫」主持人宋曜廷副校長於「YOU ARE MY PASSION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開幕式時,說明這次活動的宗旨為:「臺師大PASSION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創設的目的在於『讓大學生走進偏鄉;讓偏鄉生走入大學』。一方面讓大學生體會都會以外學生的不同需求,發揮社會服務能量;另方面讓偏鄉學生有機會因為大學生的合作與協助,更發心向學,促進社會流動」。

        計畫共同主持人胡翠君教授也表示:「在中學階段,學習應是多元的,該探索更為豐富、不同的世界樣貌,並理解未來有無窮的可能性,而大學正是培養不同可能性的搖籃,在大學『真』『善』『美』的理念中,追求知識真理,創造正向善的循環,體會世界之美,同時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本次活動延續112年暑期中小學銜接課程,以及112學年遠距課程,鼓勵偏鄉離島學生的學習表現。在暑期中小學銜接課程,7所學校,共54名學生中,遴選出12名學生,而在遠距課程,9所學校,共51名學生中,英文科與數學科,分別遴選出23名學生,頒發優良學生獎項。這些優良學生在學習美德的表現上,如上課積極參與、全勤到校、擁有豐沛的求知欲、主動帶領同學參與討論、準時完成作業、勇於接受挑戰及樂於助人等。

        另有21名學生獲頒遠距學習進步獎項,這些學生在一學年的遠距學習中,英文成績進步幅度平均達35%,數學成績進步幅度平均達33%。最後,在一學年的遠距學習中,更有10位學生全程參與,而獲得遠距學習全勤獎。本計畫希望藉由透過獎項的鼓勵,提供偏鄉離島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習動機,並持續取得良好的學習表現。

        在臺師大校園導覽中,學生對於校園中的建築印象深刻,如「禮堂,因為他的外觀有龍,在文薈廳的牌子上面的石頭門的圖案像小丑,梁柱是蝙蝠」、「建築風格,因為它與傳統學校的樣子不同,大學含有古老的歐式風格」,漂亮的校園環境、悠久的校史及古蹟,以及圖書館的整體氛圍,讓不少學生憧憬進入臺師大就讀。玉東國中林佑信校長就表示,過去曾帶領學生到英國劍橋大學參訪,後來真的有兩名學生到英國留學,可見大學校園參訪確實能激發學生的求學動力。

        此次活動專程為偏鄉師生安排了一場音樂會,由音樂學院廖嘉弘院長率領臺師大音樂系絃樂團在音樂系演奏廳為偏鄉師生演出。曲目包含了西方古典音樂、臺灣本土音樂還有經典的動畫歌曲,藉著這一場音樂會,偏鄉學生能有機會在正式的音樂場域欣賞專業人員的演出,輔以導聆解說、了解樂曲的背景知識,體驗正式音樂會應有的流程及禮儀規範,提升對音樂的感受度,並學習欣賞不同文化的音樂之美。

        音樂會中刻意安排了一首由本土作曲家根據原住民歌謠來創作的樂曲,獲得現場學生極大的共鳴,他們在樂曲中聽到了熟悉的原住民旋律,倍感親切。負責安排曲目的廖院長表示,他希望這場音樂會不只是偏鄉中學生來欣賞西方的古典音樂,演奏的大學生也能認識原住民的音樂,雙方藉著這場音樂會相互交流、共同成長,一起提升文化視野。

        中學生們對於導聆的介紹印象深刻,認為「可以了解歷史和曲目的來龍去脈,讓我很多興趣來了解背後的故事」,並在原住民的古典樂中,深有所感地認為「馬卡道狂想曲有段節奏,讓我深有同感,可能是因為是原住民的關係吧!刻在骨子裡的音樂細胞」,更多中學生對於動漫音樂透過古典樂呈現感到驚奇,如:「印象深刻的是灌籃高手主題曲,因為以前用手機看,歌曲採用電吉他較多,如今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風格變得沒有以往強烈」。中學生對於演出的各個元素都相當印象深刻,如:「演奏者,因為他們的精神和情態都很不同,樂器的大小不同和音調也不同,介紹很詳細都聽得懂,演奏的歌曲有時大和小,下次希望還有。」

        在英語跨域動手做課程,則藉由非典型學科的課程形式,帶領學生浸潤在英語的環境中,設計服飾,並介紹設計理念,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下將美學與語言這兩個不同領域連結,翻轉對傳統英語課的印象,激發學生想像力的同時,學生能將英語實際應用在生活常見的物品與情境,提升對英語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中學生對於英語結合服裝設計及走秀的課程,表示:「我很喜歡PASSION 英文課,我原本英文是0,但透過PASSION 進步了0.1,我覺得很開心!希望能上更多的課」、「英文遊戲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合作,又有競爭的感覺,已經激發我的勝負欲,很好玩!」、「如何和同學合作,在過程中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我們沒有爭吵,並且還一起討論」、「在過程中大家都很努力的在想怎麼設計,又很有耐心的在創作,最後有獲得獎項,謝謝組員的用心,我很喜歡這個活動和這堂課」、「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走秀的時候,每個人都不同裝扮,都很特別,有的人很搞笑,有的人用生活上的物品去搭配,走路的方式也很不同,都有自己的風格」、「走秀最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沒想到會在英文課裡碰到這些東西」。

        在中文跨域動手做課程,則透過「傳情電路卡片」、「珪藻土杯墊」等的手作課程,培養學生創造力、解題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理論知識,體會科學知識於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在課程的思考與實作中,不僅提升了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的興趣,更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用」之間相輔相成的精神,讓科學的學習面貌,不再只是平面、嚴肅的,而有了生動活潑的生命力。

        比如在傳情電路卡片通電時,學生就表達「在確定他能亮的那時刻,我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沒白費」、「之前沒有發亮不是電路設計問題,而是接觸不良,但一開始沒有發現,以為是貼的方式有問題,發現問題之後改良完就亮了。一看到它亮的時候,心中的緊張瞬間消失,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基隆海科館活動,則以校外參訪的形式,以主題導覽及DIY課程引導學生認識海洋知識,建構立足於海洋的國家,所應具備的文化素養,如中學生就表示:「這次校外參訪,認識了更多的海洋知識,像是深海動物的生態、潛水艇、海洋地震、海嘯等以前比較沒有學到的部分」,「DIY課程,我不僅可以認識到垃圾造成的危害,和垃圾可以重複利用做成日常常見的物品,還能做成袋子絹印,一舉兩得」。

        在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中,則透過認識情緒、管理情緒、團隊的人際相處,以及適時求助等,協助偏鄉離島學生,在青春期時能夠更認識自己的情緒,並能夠透過課程指導的技巧,適時地引導與抒發,並能夠知道對外尋求幫助的重要,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到「管理情緒,因為自己的情緒也會影響他人」、「學會如何交朋友,因為我本身不太會交朋友,所以朋友沒有很多,但今天上課又有學到怎麼交朋友」,以及「知道了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

        臺師大「深耕偏鄉教育計畫」在辦理偏鄉教育的諸多活動中,引導偏鄉學生體會都會生活,並與大學產生連結,歷年來都有很好的效果。藉由「PASSION優質教育學分學程」大學生的教學專業與能量,以及體驗跨域、多元的學習課程,開拓偏鄉離島學生的學習視野,並有信心能夠在持續累積0.1的學習中,發展自己未來無窮的可能性。期待未來能夠持續整合臺師大的教學能量,以及各界的學習資源與跨域課程,為偏鄉離島學生,扮演指引未來的引路人。(撰稿:高教深耕辦公室 / 編輯:張適 / 核稿:胡世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深耕偏鄉教育計畫」,於113年1月29日至2月1日,辦理「偏鄉中學生入大學堂系列活動」,活動結束後,師生合影留念。
「深耕偏鄉教育計畫」主持人宋曜廷副校長(中)、臺師大教育學院胡翠君助理教授(左8),與參與活動師長合影留念。
「深耕偏鄉教育計畫」主持人宋曜廷副校長致詞。
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臺師大校園導覽。
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臺師大音樂系。
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英文跨域動手做課程-成品走秀。
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基隆海科館DIY手作課程。
中學生入大學堂活動-基隆海科館參訪課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