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 10

10.1目標精神與高等教育責任

10.1.1目標精神

        基於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人人皆為平等的信念,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關注減少因不同種族、性別、具有障礙與否、經濟不利所帶來之生活品質與機會差異,要透過政策與措施,保障其就學、工作與生活等各種社會參與機會之均等。

10.1.2高等教育責任

        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評估為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除認為大學需關心弱勢學生獲得高等教育機會,也重視減少身心障礙與代表性不足族群師生可能受到的不平等對待,並呼籲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相關支持政策、服務或設施。

10.2本校對此目標觀點與看法

        臺灣師範大學身為歷史悠久之教育人才培育機構,本於傳統文化中有教無類與教育能翻轉階級的信念,長期關注如何以教育實現平等,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持續探索如何改善弱勢學生學習,也建立相關制度並加以落實,為在校園中學習的不同族群學生提供支持環境。而藉由學術成果發表與師資培訓──尤其是特殊教育師資,本校持續產出優質教育軟硬體並培育相關人才,帶動國內教育改善對弱勢者之教育,實現生活品質等權益之平等。

10.3目標在本校的實踐

10.3.1研究

        在研究面向上,本校投入相關研究,關注視覺、聽覺、讀寫障礙學生,以及社會經濟弱勢之偏鄉學生、文化弱勢之新住民學生學習探討了國際學生所受到的影響,此基礎資料可供教育機構調整政策之參考。
        其中,本校探討自海外回臺、中文能力較弱的新住民學生的生活適應、文化涵化程度與學習華語歷程,藉此提出更有利於此類學生之社會與教育政策等建議。同時也探討新住民學生之創造力在認知與情緒上的表現,並與一般生進行比較,繼而發展合適新住民學生的教學方案。而針對國際學生是否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也展開相關研究。在身心障礙、精神疾病或社經或資源弱勢偏鄉學生方面,本校針對如何提昇視覺障礙學生之數學學習進行研究,從中發現遊戲式數學模組能確實提昇其參與、動機與成效,目前並已出版研發之模組,供國內外視覺障礙學生之數學教師參考與使用,又積極舉辦推廣研習活動。又研究聽障學生之心智發展次序與影響發展因素,並能藉以回答心智理論發展是否具普世性或有文化差異等問題。此外,也探討影響讀寫障礙學生識字正確與識字流暢的因素(如漢字組字系統、語言認知能力、外在教學因素等),進而提出改善其識字能力的教學策略與教材。在思覺失調症患者方面,研究如何透過音樂遊戲、虛擬實境來提升其生活品質與社區之融合、降低家庭社會之照顧負擔。在社經或資源弱勢偏鄉學生方面,也著手發展可提昇其科學探究與實作能力的教學方案。

10.3.2課程

        本校長期提供促進平等議題之相關課程,其中針對身心障礙者,教育學院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教材教法」、「身心障礙教育研究實務」、「聽覺障礙教學實務」、「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自閉」、「自閉症學生教學策略」、「情緒行為障礙」、「身心障礙醫療、心理與社會觀」、「身心障礙學生生涯與轉銜」、「身心障礙者休閒行為與生活品質」、「身心障礙教學實習」等課程。
        針對代表性不足族群,教育學院提供「跨文化溝通與傳播研究」、「多元文化回應教學與課程研究」、「跨文化溝通與傳播研究」、「跨文化素養導論」、「多」、「多元文化幼兒教育」等課程。文學院提供「多元性別文化」課程。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提供「跨文化交流研究」、「跨文化素養導論」等課程。通識教育中心提供「跨文化素養通論」課程。
        針對性別平等,教育學院提供「性別教育」、「性別與教育研究」、「性別社會學」、「性別與家庭研究」等課程。文學院提供「多元性別文化」、「語言與性別」等課程。通識教別平等理論與婦運」等課程。運動與休閒學院提供「女性體育運動史研究」課程。
        針對學生權益,教育學院提供「學生權利與校園法律問題專題研究、教育機會均等研究」課程。通識教育中心提供「法治與人權」、「人權法治教育專題研究」、「憲法與人權」、「人權探索與公民行動」等課程。上述課程於2021年的修習人數為2,451人。
        其中,「跨文化素養通論」課程在肯認文化影響人們如何認知、思考、互動、行為方式、世界觀的前提,以及全球化脈絡下,資訊、交通、職業、人群的流動頻繁,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者之間接觸的背景下,期望透過教學建立文化能力,包括(1)覺察:指能意識到自己對異文化人們的作為;(2)態度:指具有檢視不同文化的價值與差異,並能接納文化差異的態度;(3)知識:瞭解自己文化,並進而能瞭解其他不同文化與其世界觀;(4)技能:具備跨文化的能力,如溝通的能力,包括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等。課程透過對不同地緣政治、人文民俗、飲食美學、宗教信仰的介紹,以及新聞專題報告的製作,強化學生瞭解不同文化民眾、順利溝通、有效地互動等能力。
        此外,本校在教學輔助與輔導方面,對身心障礙學生尤其關懷重視。透過串連校內各處室與系所及校外資源,系統化及個別化需求評估,擬定個別化支持服務計畫,本校長年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各項支持服務,包括:課業輔導、生活輔導、心理輔導、生涯輔導、輔具服務、學習調整、畢業轉銜服務、獎助學金,以及校園無障礙環境與設施等。以2021年為例,總計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各類支持服務達632人次;補助獎補助金82人次、計1,352,000元;並持續進行校內環境設施改善。

        其中,本校自109學年度第2學期起,每週於體育館開設2堂適應體育課,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曾明生老師,與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普通體育組黃嘉笙老師,帶領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大四生助教,一同設計課程教導身障生,重拾他們的運動活力。目前這堂課有2位教師加上6位助教,帶領20多位身障生一同做運動,同學能得到充分的指導,動作也能做得確實。
        近期本校也與教育部合作,設置「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期能整合大專院校體育與特教資源,透過縣市政府、大專院校師資育成、國民教育發展階段課程優化之多管齊下,以落實適應體育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的融合式教學,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愛上運動,「愛」而無「礙」。並期許「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能成為資源共享、專業人力架接與資訊傳播的中心,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並能享受運動帶來的無限感動。 

特教系研發A8M數位學習工具 助視障生學數學
和國際生共同學習,語言文化雙向交流
不再被冷落的體育課 身障生重拾運動活力

10.3.3治理

        在管理面向上,本校長期實施相關支持政策,保障少數、弱勢及特殊族群等代表性不足教職員生的任用及入學機會,並設置專責單位提供相對應的支持系統,自學生招生及教職員任用開始,不分族群、性別、國籍等,皆秉持公平、公正、公開之政策進行招生與任用。在招生部份,提供八大類外加名額及優先錄取之招生管道,保障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一定比例的入學機會,每年並定期落實追蹤,以瞭解其入學情形。在教職員工部份,鼓勵校內各單位進用代表性不足教職員工,並協助身心障礙教職員工職務再設計、克服職場困難。本校更成立委員會及專責單位,包括: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職工申訴評議委員會、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及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室,保障校內代表性不足族群權益,並推動相關事務及提供各項支持服務,以建構本校為全方位融合校園為目標。
        近期,本校斥資17億元、在公館校區興建的學生第二宿舍,是歷年來投入最多工程經費的校園基礎建設。新宿舍從規劃到完工歷時8年,樓高18層,坐落於新店溪岸的河景第一排,視野遼闊,落實智慧綠建築理念,並提供約3千張床位,包括340間雙人套房、20間男宿三人雅房、566間四人雅房及8間無障礙寢室,滿足各式居住需求。今年9月開始入住,若不計因應防疫需求的保留床位,根據過去申請住宿人數估算,住宿率將可從目前的65%提升到95%。

新建宿舍滿足學生各類住宿需求

10.3.4參與

        在社會參與及服務面向上,本校秉持社會責任,透過學術研究,持續與各級政府單位合作研擬並推廣全國性特殊教育工作、投入前瞻性議題研究與發表,同時定期辦理特教相關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國際特教事務與交流。其中在性別平等研究方面,本校曾進行臺灣女性司法官之基礎研究,分析其家庭背景、省籍族群、學經歷、黨政關係、職涯發展歷程等議題。又對臺灣大專校院視覺藝術科系畢業的女性創作者、專業者進行研究,探討其生涯發展,進而支持其規劃專業生涯。而本校身為重要師資培育機構,亦對職前教師實施了性別平等教育,同時並研究其效。
        在推廣活動方面,本校於1974年成立全國第一所特殊教育中心,長期受教育部委託規劃辦理多項全國性特殊教育專案,執全國特教專業之牛耳。並發揮高教能量與責任,投入前瞻性議題研究與發表,例如2021年即發表智能障礙學生大學教育再造方案,推動臺灣特教發展與改革;並定期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國際特教事務與交流,展現臺灣在特教專業的實力、提升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
        近年,本校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郭鐘隆特聘教授針對臺北市某行政區、30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獨居老人進行研究,藉由Q方法,讓獨居老人能夠表達他們對失智症預防計畫的看法。本研究創新應用6C行銷模式來瞭解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參與失智症預防專案的態度,對於衛生專業人員是難能可貴的啟示。四個觀點闡述了日後推動失智症預防計畫應該注意的行銷重點。本研究的發現有助於提高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老年人的失智症預防介入措施的可近性和有效性,有助於降低他們患失智症的風險。衛生專業人員也可以依據6C行銷模式採用適當的行銷策略,鼓勵老年人參與失智症預防工作,進一步提供合適和可永續的計畫推動策略。

郭鐘隆教授長期投入改善認知障礙老人 生活品質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