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SDG 6

SDG6 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

6.2.1 Water consumption tracking 追蹤用水量

6.3.1 Wastewater treatment 廢水處理

6.3.2 Preventing water system pollutiont 預防用水系統汙染

6.3.3 Free drinking water provided 提供免費飲用水

6.3.4 Water-conscious building standards 節水建築標準

6.3.5 Water-conscious planting 節水植栽景觀

6.4.1 Water reuse policy 水再利用政策

6.4.2 Water reuse measurement 水再利用測量

6.5.1 Water management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水資源教育機會

6.5.2 Promoting conscious water usage 提倡節約用水意識

6.5.3 Off-campus water conservation support 支持校外水資源保育

6.5.5 Cooperation on water security 水安全合作

6.2.1 追蹤用水量

本校定期每年由環安衛中心(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Hygiene Center) 追蹤與管理 「全校區之用水量」。2021年,校本部、圖書館校區、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四個校園的總用水量為548,268立方公尺,與2020年相比整體用水節省5%。

6.3.1 廢水處理

一般廢水

本校三校區依其所處之行政區域有其既定之一般廢水處理程序,由總務處主責管理與督導。一般廢水處理均統一排放至台北市污水下水道系統處理(和平校區及公館校區校區污水管線資料);另林口校區32所大樓廢水產生主要為生活污水,僅1棟(科學館)中的實驗室有化學廢液,環安衛中心每年有請廠商實施回收,而林口每棟樓之生活污水皆已連接所屬化糞池實施初步處理後,連同雨水排放至校外水溝(地面水體),無納管(無連接水下水道系統)亦無列管。關於化糞池清理,人數較多的建築物(如宿舍、教學大樓)之化糞池約1~2年請抽水肥廠商實施清理,人員少的則無(因為化糞池已自行硝化)。

實驗廢水

本校「實驗廢液」皆依環保署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分類及貯存,制定實驗室有害事業廢棄物管理原則,每年委託合格業者清運,並依規定申報廢棄物遞送聯單、追蹤清運軌跡,確認妥善處理廢棄物,詳細資訊可在本校環安室實驗室廢棄物網頁查詢。

6.3.2 預防用水系統汙染

1.並依照標準處理程序,定期公告清理校園各水塔,檢查用水設備及水質檢驗,均符合標準。清洗、設備,並各水塔完成清洗後的水樣送交水質檢驗單未,所有水質檢驗報告均符合國家標準。

2. 本校「實驗廢液」皆依環保署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分類及貯存,並委託合格業者清運,並依規定申報廢棄物遞送聯單、追蹤業者清運軌跡,確認妥善處理廢棄物,以防範受汙水進入用水系統。

111.2水質檢驗報告-公館_0
111.2水質檢驗報告-校本部_0

6.3.3 提供免費飲用水

本校於各校區普遍設置充足、免費,以及符合安全衛生的水機,以提供學生、職員、訪客的水。和平校區及公館校區水機數量總計426台,林口校區水機82台,三校區總計508台。同時,維護校內用水安全,依據「用水管理條例」、用水連續供水固定設備使用及維護管理辦法」,確實執行用水安全管理與追蹤,包括由廠商及校方學務處健康中心(Health Center)定期進行用水水質檢測、公布水質檢測報告等。提供本校水機水質報告資料。各期飲水機水質報告)。

6.3.4 節水建築標準

1. 本校有數棟既有及新建築大樓符合臺灣綠建築指標認證,通過「基地保水」、「水資源」等環保永續建築之節水項目評比取得綠建築標章。以下提供本校綠建築證書:

2. 在節水設施使用方面,三個校區皆裝設「數位水表監控系統」,可上網監控各棟建物用水狀況。另外也汰換傳統水龍頭,更新為腳踩式水龍頭,兼顧省水及防疫,節水比率高達四成。且本校在不同校區皆建構水再利用系統,回收雨水再利用。

6.3.5 節水植栽景觀

本校校園景觀植栽以減少耗水量為目標,種植多種耐旱樹木,包括南洋杉、喬木等。和平校區目前除水池、文薈廣場前植栽由外勤班及園藝工每日澆水外,其餘都是自然發展;公館校區樹(喬木)因耐旱特性,主要吸取地下水,必要時才適當澆水。另外在公館校區的人工濕地周圍有豐富的生態植栽,包括喬木、灌木、草花地被及水生植物數量達五十餘種,可參閱本校景觀植栽說明。林口校區之行政大樓建置雨水回水4.5噸,可供植栽澆灌使用,達到節水目的,可參閱林口校區之行政大樓建置雨水回水系統

本校景觀植栽說明網站
生態水池植栽
公館校區南洋杉

6.4.1 水再利用政策

本校分別於不同校區建構水再利用系統,公館校區設有2處中水回收系統。林口校區於行政大樓建置雨水回水4.5噸,供植栽澆灌使用;資訊與教學大樓雨水回水173噸,供廁間馬桶沖水使用,詳細資訊可閱各校區雨水回收系統

公館校區雨水回收建置
林口校區資教大樓雨水回收系統

(2) 公館校區的人工溼地,是2004年本校環境教育研究所獲教育部及內政部補助,在行政大樓後方營造出由生態池和木棧道組成的人工濕地,將每日蒐集的生活污水做淨化處理再利用。

公館校區的人工溼地

6.4.2 水再利用測量

1.本校分別於不同校區測量全校區之水再利用情況與總量,合計每年約可回收用水7017噸。

公館校區:設有2處中水回收系統,估計年可節省約3000噸用水。

林口校區:於行政大樓建置雨水回水4.5噸,年回收量約239噸;資訊與教學大樓雨水回水173噸,年回收量約3778噸,合計4017噸雨水回水系統。

2. 為積極落實校園永續用水、優化水資源管理,在3個校區裝設「數位水表監控系統」,可上網監控各棟建物用水狀況,了解師生是否正常用水,若發現不正常用水狀況,例如水管破裂等,會協同總務處找出原因,避免浪費。和平校區建置24只,公館校區建置273只(公館校區各建物及賣場共23只、學七舍250只),共建置297只數位水表。

本校水表查詢系統
數位水表設備

6.5.1 水資源教育機會

(1) 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張子超教授兼永續發展中心主任所辦理「提升集水區居民的環保觀念及協助地區發展計畫」,以集水區居民出發,透過正規教育的推展,喚醒學生對水議題的重視,培養翡翠水庫集水區學童對當地環境(自然資源種類或污染)、經濟(地區發展產業)、社會(歷史文化、地區發展的困境)的認識,增強學生與社區居民的地方認同,提升地方動能,優化地方產業。

「提升集水區居民的環保觀念及協助地區發展計畫」-烏塗溪水質指標生物調查

(2) 本校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吳忠信教授是中華民國水資源環境教育學會創始人之一,為現任理事長。本學會以水資源環境教育為主體,教導全國民眾有關於水資源環境教育的觀念(包括環境資源、環境變遷、環境生態、生態藝術、生態管理等),藉此喚起民眾妥善利用水資源並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整合水資源相關的綠能科技以及藝文美學等知識,提昇全民對水資源及其相關自然與人文環境的關懷與保育;並且協助政府公務部門與各級學校推廣水資源環境教育。

學會標誌與活動

6.5.2 提倡節約用水意識

(1) 以科技強化節水意識與行動:本校自2017年起安裝全台大學校園首創之腳踩式水龍頭,並於各洗手間提供節水提醒,節水比率高達4成。且積極對外社群分享宣傳此成果,以鼓勵其他機構重視節水。另外本校裝設「數位水表監控系統」,可上網監控各棟建物用水狀況,了解師生是否正常用水,若發現不正常用水狀況,例如水管破裂等,會協同總務處找出原因,避免浪費。

(2) 電子報推廣:本校環境安全衛生中心每年推出四期電子報,內容包括環境保護、安全衛生、災害防救與節能減碳。在111年度第三季電子報中,報導「打造承洪韌性及穩定供水的永續水臺灣」,提到目前臺灣遇到的水資源供應危機。

6.5.3 支持校外水資源保育

本校環境究所辦理「提升集水區居民的環保觀念及協助地區發展計畫」便是以SDG 6主題,選定石碇地區之水源保護區作實踐場域,希冀能改善集水區居民的育弱勢及地區發展困境,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盼能到正義、減貧與永續環境目標。辦理水源保護區水資源結合產業永續發展工作坊」,實地走訪坪林與石碇區,了解當地的水資源生態保護與業現況。

6.5.5 水安全合作

(1) 本校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方偉達所長為臺灣濕地學會、濕地科學家學會亞洲委員會創始者,擔任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是亞洲第一位獲得濕地專業科學家(Professional Wetland Scientists, PWS)證書認證。濕地學會在2021舉辦「國際濕地大會」,並簽署「2022-2027年濕地保育(RSPA)合作備忘錄」,以促進濕地永續發展,進行跨域交流與人才培育。

支持水源保護區保育工作-廢污水處理與生態復育工法解說
2022-2027濕地保育(RSPA)合作備忘錄

(2) 本校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協辦第十三屆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主題為「濕地的永續利用與轉型落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