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比例Indicator: Proportion of graduates in health professions
3.3.1 與社區、政府、國際衛生機關合作,以改善健康與福祉Current collaborations with health institutions
3.3.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外展計畫Health outreach programmes
3.3.3 共享體育設施Shared sports3.3.4 為學生提供免費性教育服務Free sexual health care for students facilities
3.3.4 為學生提供免費性教育服務Free sexual health care for students
3.3.1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的社區協作與服務
1. 社區部分:
(1)由本校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推動辦公室主持,學生事務處全人教育中心執行之「社區高齡者長健計畫」,設立關懷據點,透過定期會議了解社區需求、凝聚合作共識與發展推動方案。該方案與公部門包含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消防局、營養中心、衛生局、聯合醫院,以及10個社區關懷據點、25間民間企業廠商和私人團隊、8所學校、10所學校合作、健康互動、創藝感動等三大主軸,執行10項創新方案,帶動多元族群社區高齡者46,616人次參與(詳參「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成果報告書節錄」)。
(2)本校健康中心主責,與社區、政府及相關機關合作之活動內容豐富,包含教職員健康體檢共878人次,學生健康體檢4,083人次(詳如下圖)。菸害防制共353人次、CPR+AED認證急救訓練共316人次、視力保健服務共792人次、捐血活動共1126人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共103人次參與(詳見本校健康中心網站)。

3.3.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外展計畫
1. 社會實踐部分:
本校全人教育中心執行「高齡長健計畫」,共計擾動46,616人次參與相關方案活動,其中實體課程方案活動擾動11,352人次,線上課程擾動35,264人次。規劃包含體適能、藝術文化、生活知能等高齡線上課程共計20堂吸引1,061人次上課,並跨校合作舉辦1場大型線上論壇,以及1場世界博物館日主題培力課程,吸引204人次社區高齡者及228人次大學生在線上進行青銀共學及互動。
今年除了持續與社會局合作,辦理銀齡樂活據點服務3,326人次高齡者外,並與過去周邊社區關懷據點持續合作,服務3,656人次高齡者,亦與新北市兩處原住民高齡據點(新店中正原住民族發展協會文化健康站、中和巴格浪文化健康站)合作,開設藝術、運動、園藝治療等相關課程,共服務611人次原住民高齡者,從創藝、生理、心理層面著手,拓展本計畫高齡服務據點,推動長健目標(詳參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執行成果簡述)。
2. 志工參與:
本校學輔中心成立學輔志工團,藉由相關服務活動推廣心靈衛生概念(詳見官方網站)。
3. 合作計畫:
本校衛生教育學系承辦教育部委託之「健康促進學校計畫」,輔導學校實施身心健康統整之課程計畫,透過正確的教育引導,提升新移民家庭中孩童及其家庭之健康水準。
3.3.3 共享體育設施
本校明訂「運動場館開放管理實施原則」,提供校內外個人免費使用及團體借用。扣除例假日、學校使用、外界、下雨時段,免費與社區民眾分享體育設施,統計如下:
- 校本部:田徑場63,875人次、室外排球場及籃球場18,250人次、大韻律教室(免費提供身心障礙者課程)1080人次。
- 公館校區:田徑場16,448人次,室外排球場及籃球場超過10,000人次,皆為免費使用。
3.3.4 為學生提供免費性教育服務
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健康中心等單位分責性教育相關服務,透過活動、課程、研討會等方式提供學生免費相關資源:
1. 由本校學生社團主辦,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課外活動組指導之「愛洛生活節」性平月活動,至今已邁入第12屆,藉由音樂會、講座、影展等活動型式,傳遞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2. 性教育課程:本校鼓勵系所提供免費性教育課程,包含認識性生殖與生理、性別角色、性別平等、性騷擾和家庭暴力等議題。相關課程共計14門,470人修課。
3. 性教育活動及講座:健康中心提供「性教育」及「母性健康保護」等保健資訊,並辦理免費性教育活動及講座共計11場,共3,716人次參與。
4. 月經平權議題:本校健康中心與學生會進行合作,於111年9月30日於校本部哺乳室外及公館校區健康中心門口外設置「生理用品自取區」,並持續增加補充點,定期補充生理用品。


4. 月經平權議題:本校健康中心與學生會進行合作,於111年9月30日於校本部哺乳室外及公館校區健康中心門口外設置「生理用品自取區」,並持續增加補充點,定期補充生理用品(相關活動請詳參官方網站)。

3.3.5 心理健康支持
本校2022年學輔中心提供學生的心理諮商服務共2,788人,6,269人次;高關懷與危機學生個案管理服務(心理健康支持),協助處理類別自傷危機共56人、502人次;精神疾病共53人、663人次;經濟生活共6人、12人次;以及辦理心理健康相關講座6個主題,9場次,286人次參與。本校亦成立社區諮商中心,2022年為本校學生及教職員工提供86位心理諮商服務人數,總結共391人次(相關規定詳參官方網站)。
此外,本校實施專責導師制度,在疫情漸趨緩和後積極落實學生初級關懷、情緒疏導並特別注重僑外生活學習適應議題,2022年共輔導23,252人次;另各系專責導師配合系所發展、雙語校園、身心健康等重要議題,於學務與導師活動時間辦理學生學習與成長相關活動,包含:結合多元學生背景的多元文化、全民原教系列活動、健康與友善校園、生涯與實習發展、導生聚會、校系友講座、期末關懷等,2022年共辦理 3,645場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校通過實施「心理假」。「心理假」輔導措施:整合學系(系主任/所長、學術與生涯導師)、授課教師、專責導師、學生輔導中心等之「全方位輔導」機制,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學生請心理假2日以內由導師關懷;請假連續3日(含)以上由系主任(所長)關懷,學生輔導中心視學生需要安排諮商或就醫輔導。學生連續請心理假3天以上,請假系統發送通知給學輔中心各系所負責個管心理師。個管心理師初步判斷學生是否為中心高關懷危機學生、是否已使用中心相關服務(個諮、團體、心測等),視情況與專責導師聯繫瞭解學生狀況,並提供相關服務與轉介資源。學生請心理假(不論幾日)請假系統寄電子郵件關懷學生,並提供相關輔導資訊,讓學生能了解如何處理因情緒或心理壓力的困擾,熟悉相關的輔導資源。學生完成請假程序後,系統自動發信知會授課老師,授課教師可適時予以關懷,並設置專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