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5.2.1 永續利用土地之行動
本校雖位於高度開發的都市地區,但仍積極營造生物棲地以維持生物多樣性,校園綠覆蓋率(Ratio of green cover)達48%。

相關行動包括:
1. 於本校公館校區與林口校區營造與維護人工溼地,分別種植水生植物與蜜源植物、設置生態步道、提供生態教育解說服務,以及維持一千多株原生及適生樹種,其中林口校區綠地面積已達43%

2. 公館校區新啟用之學生宿舍,種植原生種闊葉喬木4種、灌木6種,營造草地花圃近4千平方公尺,在滿分9分之綠化量指標中獲得33分,得到銀級候選綠建築認證。
3. 以棕地再生理念將老舊宿舍改建、閒置空間活化,新建了第二學生宿舍與華語國際學舍。
15.2.3 維持並擴展當前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
本校校園綠覆蓋率(Ratio of green cover)達48%,其中有關維持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措施包括:
1. 於公館校區營造與維護人工溼地,種植水生植物與蜜源植物,為多樣生物保留棲地。於林口校區營造與維護人工溼地,種植一千多株原生及適生樹種,該校區綠地面積達43%。

2. 新啟用之學生宿舍,種植原生種闊葉喬木4種、灌木6種,營造草地花圃近4千平方公尺,在滿分9分之綠化量指標中獲得8.33分,得到銀級候選綠建築認證。
15.2.4 生態系教育計劃
本校為國內重要師資培育機構,長期與學校合作發展生態教育課程,包括:
1. 本校生命科學系與中央研究院合作規劃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以生物多樣性與寄生蟲演化研究為主題,發展多樣研究課題。【佐證一】
2. 減塑促進中心開發以永續及海洋保護為主題之桌遊教材,帶領學生思考相關議題,並開放學校報名以提供推廣服務。【佐證二】
3. 輔導偏遠地區學校,發展結合社區特色之永續發展課程。如屏東長榮百合國小、台東桃源國小、花蓮新社國小之原住民文化課程;新北野柳國小、宜蘭岳明國小之海洋教育課程;雲林樟湖生態國中、口湖國中之在地環境議題探究課程等。
15.2.5 產出供農業或旅遊業使用之土地永續管理教育宣傳資料
本校長期免費協助臺灣農業或旅遊業,發展資源永續管理措施,成果包括:
1. 針對國家公園珊瑚礁遭居民與旅館廢水污染的情形進行監測,從而建議應控制遊客數量、處理污水排放和加強保護措施。

2. 研究農田使用農藥對陸生與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影響,進而能研擬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之策略。
3. 探討山坡地居民對鄰近森林生態服務的支付意願,進而能規劃合宜的休閒農業、生態旅遊政策。
4. 支持新北市與雲林縣國中小發展結合社區特色的學校課程與行動。包括結合環境友善栽種與智慧農業管理,讓學生實際種植作物、烹調,並與社區居民分享;面對當地水土保持與人口老化問題,讓學生嘗試營運對環境永善的茶園產業。

15.3.1 土地的永續利用、保護與復育之相關政策
本校新啟用之學生宿舍建築獲得銀級候選綠建築之認證,除了積極推動植栽綠化,也考量基地透水性以避免都市洪患,建築管理並落實燈光與空調節能,設置儲雨設備以節省水資源。

15.3.2 監測IUCN名錄或其他保育物種之政策
本校生命科學系擁有悠久發展歷史,長期投入重要物種的遺傳機制、生活模式與生態監測等研究。近期投入校園周遭二級保育類動物鳳頭蒼鷹(Accipiter trivirgatus)之監測,並拍攝紀錄片宣傳其生態保育之重要性。

15.3.3 在規劃與發展中考量當地生物多樣性
本校新啟用之宿舍,設計時考量宿舍位處新店溪流域,以不影響當地生物多樣性為原則,以原生樹種綠化環境,並營造生物棲境近4千平方公尺,在滿分9分之綠化量指標中獲得8.33分,得到銀級候選綠建築認證。此外由於本校主要校區位於發展飽和之都會區,也積極與校外團體合作提昇生物多樣性,重要成果包括探討農田施用農藥對無脊椎動物的影響,以及陸蟹對海岸森林健康的影響。


15.3.4 減少外來種影響之政策
本校針對國內外愈趨嚴峻的外來種威脅,與衛生福利部合作研究外來種植物可能間接導致的病媒傳播疾病問題。

15.3.5 共享陸域生態系統之合作行動
1. 本校長期推動校園綠化理念,校園綠覆概率達48%,並於鄰近新店溪與蟾蜍山之公館校區建立示範區,長期與當地國中小學合作,利用校內人工溼地推廣生態教育。
2. 由於本校主要校區位於發展飽和之都會區,因而積極與校外團體合作維護陸域生態系統,重要成果包括:監測國家公園陸蟹對海岸森林健康之影響,從而呼籲陸蟹保育重要性。

15.4.1具備廢水排放指南與標準
1. 本校一般廢水由總務處負責,按照所處之行政區域一般廢水處理程序處理。
2. 本校實驗室廢液依循環保署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分類及貯存,每年委託合格業者清運,藉由申報廢棄物遞送聯單、追蹤清運軌跡,確認妥善處理廢棄物。
15.4.2 減少塑膠廢棄物之相關政策
本校已制定校園減塑規約,禁止或減少使用塑膠及一次性用品,並持續透過減塑促進中心,與鄰近大專院校、國高中、非政府組織與民間企業建立減塑社群,合作推動減塑。除透過網路訊息觸及13,392人、舉辦創意行動徵選、發展第二套減塑桌遊外,也針對限制一次用飲料杯之政策落實狀況,對學校周邊51家飲料店進行檢視,並將調查資料整合於google地圖,作為師生消費時之參考。

15.4.3 處理危險廢棄物之相關政策
本校由校長簽署環境安全衛生政策宣言,宣誓持續改善環境安全衛生與防災觀念,落實污染防治。

具體行動包括:
1. 設立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委員會與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
2. 建立本校毒性化學物質運作標準作業流程,管制不同類型廢棄物,訂定廢棄物交付最終處理前之儲存方法,最終送交專業資源回收廠處理;
3. 定期實施教育訓練,內容包含危害性化學品介紹、管理法規以及緊急應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