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指標:第一代就讀大學的學生的比例 Indicator:Proportion of first-generation students
10.3.1 指標: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學生的比例 Indicator: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10.4.1 指標:身心障礙學生的比例 Indicator:Propor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10.5.1 指標:身心障礙教職員的比例 Indicator:Proportion of employees with disabilities
10.6.1 無歧視入學政策 Non-discriminatory admissions policy
10.6.2 代表性不足學生入學的落實追蹤 Access to university track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applications
10.6.3 代表性不足教職員生的招聘 Access to university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recruit
10.6.4 反歧視政策 Anti-discrimination policies
10.6.5 大學多元化主責單位或人員 University diversity officers
10.6.6 對代表性不足族群的支持 Support for underrepresented groups
10.6.7 無障礙設施 Accessible facilities
10.6.8 身心障礙支持服務 Disability support services
10.2.1 指標:第一代就讀大學的學生的比例
依據OECD統計,2020年各國25-64歲人口高等教育比率之平均值為40%,該年底臺灣已達54%,顯示臺灣民眾受高等教育比例頗高。以此為背景,本校2023年學士班新生計有1,855位,其中為直系親屬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學生計有263位,佔全校新生之14.18%。
為了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目標,並減輕學生因經濟或文化背景不利而面臨的不平等待遇,本校持續推動「晨光計畫」,除於大學申請入學考試每學系優先錄取1至2名經濟不利身分學生(晨光計畫1.0),更藉由於大學申請入學考試設立5組晨光招生系組,以降低學科能力測驗篩選標準,保障經濟(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或文化(新住民二代)不利學生入學名額(晨光計畫2.0)。透過友善入學措施,並於入學後提供完整且專屬的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就業輔導、出國圓夢,提升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學科專業能力、就業能力及國際觀,以協助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發揮潛能自我實現,落實教育公平正義。
1. 生活輔導:透過專責導師提供學生生活常規教育、日常生活適應及緊急事件處理,藉由晨光聯絡網運作,專責導師適時將各項學習資源與活動訊息傳達,以協助或轉介弱勢學生參與各項活動與資源申請。
2. 學習輔導:提供弱勢學生額外學習機會,透過參與教師開設之課程,並在教師的帶領與教導下學習,提供未來有志從事教師或研究者的弱勢同學申請,藉由參與教師課程、研究或協助教師社群記錄,與教師直接互動,除瞭解教師研究領域、教學方式,亦可從中反思、試探自己的生涯可能。如屬課業面臨困難,亦可透過同儕互助,課業輔導機制,經與所屬學術導師諮詢後,向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申請課業輔導員獎勵方案;若是學業成績優秀,可主動向學術導師報名擔任課輔員,協助學習困難同學度過難關,以達到同儕互助合作,共同成長之目的。
3. 就業輔導:職展發展中心提供「協助晨光生職涯發展輔導機制」,透過四項機制:職涯探索思考職涯方向、產業實習提升就業優勢、就業準備強化職場連結,以及就業媒合提供多元機會,協助弱勢學生提前做好職涯規劃,以達順利就業的目標。
4. 出國圓夢:為拓展師資生的國際競爭力及國際移動力,提升專業教學知能及國際化深度與廣度,師資培育學院積極提供師資生國際交流與國外學習機會,針對甄選錄取之學生提供部分機票及生活獎助金補助;國際事務處「晨光圓夢境外研修助學計畫」亦針對弱勢學生赴陸港澳大專院校交換修讀學分,提供來回機票及生活獎助金補助。


10.3.1 指標: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學生的比例
本校110學年度上學期學生總數共14,056(8352+5704)人,國際學生數共1,604(943+661)人,其中915(497+418)位來自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包括烏克蘭、印度、印尼、柬埔寨、緬甸、菲律賓、薩爾瓦多、越南、索馬利蘭共和國等),佔學生總數之6.51%。110學年度下學期學生總數共13,362(7989+5373)人,國際學生數共1,494(873+621)人,其中878(485+393)位來自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包括烏克蘭、印度、印尼、柬埔寨、緬甸、菲律賓、薩爾瓦多、越南、索馬利蘭共和國等),佔學生總數之6.57%。
低收、 學年期 中低收國家 | 110-1學期 | 110-2學期 | ||||
學士班 | 碩士班 | 博士班 | 學士班 | 碩士班 | 博士班 | |
土耳其 |
| 1 |
|
| 1 |
|
中國 | 11 | 83 | 46 | 12 | 70 | 46 |
巴西 |
|
| 4 |
|
| 4 |
巴基斯坦 |
|
| 1 |
|
| 1 |
瓜地馬拉 | 2 | 1 |
| 2 |
|
|
印尼 | 74 | 18 | 16 | 89 | 20 | 16 |
印度 | 2 | 7 | 10 | 2 | 7 | 9 |
宏都拉斯 | 2 | 3 |
| 2 | 3 |
|
貝里斯 |
| 4 |
|
| 4 |
|
貝南 |
|
| 1 |
|
| 1 |
尚比亞 |
|
| 1 |
|
| 1 |
俄羅斯 | 2 | 6 | 5 | 1 | 2 | 5 |
南非 |
|
| 4 |
|
| 4 |
泰國 | 22 | 19 | 7 | 20 | 23 | 6 |
秘魯 |
| 1 |
|
| 1 |
|
索馬利蘭共和國 |
| 1 |
|
| 1 |
|
馬來西亞 | 197 | 79 | 15 | 187 | 71 | 15 |
菲律賓 | 3 | 9 | 8 | 2 | 9 | 5 |
越南 | 100 | 40 | 17 | 89 | 37 | 20 |
聖文森 |
| 2 |
|
| 2 |
|
聖露西亞 |
| 1 |
|
| 1 |
|
墨西哥 | 1 |
| 1 | 1 |
| 1 |
緬甸 | 66 | 7 |
| 64 | 7 |
|
巴拉圭 | 7 |
|
| 7 |
|
|
尼加拉瓜 | 1 |
|
| 1 |
|
|
伊朗 | 1 |
|
| 1 |
|
|
阿根廷 | 2 |
|
| 2 |
|
|
柬埔寨 | 1 |
|
| 1 |
|
|
玻利維亞 | 1 |
|
| 1 |
|
|
哥倫比亞 | 1 |
|
|
|
|
|
烏克蘭 | 1 |
|
| 1 |
|
|
總計 | 497 | 282 | 136 | 485 | 259 | 134 |
本校提供多元管道,為發展中國家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援。外籍學生除可申請外交部、教育部或科技部設立之臺灣獎學金外,經由本校外國學生申請入學招生管道獲錄取為一年級新生且未領取我國政府機關(構)所設置之獎學金之外籍學生,亦可申請本校外國學生獎學金;低收優秀外籍學生另可申請天母扶輪社獎學金。藉由政府,學校和非政府獎學金,以及在學校參與研究專案和或擔任教學助理的機會,以及減免學費,雜費,讓外籍學生放心在臺灣學習。

10.4.1 指標:身心障礙學生的比例
統計至110學年度上學期,本校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共計110人,同年度學生總數共計14,056人,身心障礙學生比例為0.78%。
本校提供多種入學方式,為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公平的入學機會。學生入學後,專責導師與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室,提供特殊教育學生之學習、生活和轉銜服務,並協助師長和同儕瞭解與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協助。教育部另提供本校逾643萬的經費補貼,以支持身心障礙學生招收及輔導,使身心障礙學生能及早適應校園生活。
1. 為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多元入學管道:本校積極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入學機會,透過身心障礙學生升大專校院甄試,12年來提供逾360位名額與身心障礙學生追求自我的夢想。

2. 支持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機制:本校特殊教育中心學習資源教室提供多元服務,使身心障礙學生能盡早適應校園生活。透過教育部「大專校院招收及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工作計畫」補助申請,2022年獲得逾新台幣643萬經費支援,為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合適的輔導和評估服務,藉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外,於就學期間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在習期間諮詢服務,包括一般諮詢、生活諮詢和學術諮詢,使其更能適應情感、學業、社會、就業各項問題。
3. 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無障礙設施的校園環境:本校定期召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藉此詳細檢視學校各項無障礙設施之改善,如於本校階梯教室設置無障礙標示,優先保留身心障礙不便學生;於校園走到增設輔助扶手,防止學生因地面濕滑增加行走風險;校園電梯設定優先等候區與電梯內鏡面延伸,方便身心障礙學生使用。



4. 身心障礙學生優先入住宿舍措施:
一劇本校學生宿舍管理要點,外籍生、僑生、身心障礙學生、領有縣市政府核發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證明之學生可優先進行宿舍分配及入住。
10.5.1 指標:身心障礙教職員的比例
本校2022年9月教職員工總人數4,684人,其中身心障礙教職員加權計算人數為150人,佔總人數3.2%,符合《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三十八條規範之「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員工總人數在三十四人以上者,進用具有就業能力之身心障礙者人數不得少於職工總數3%。」本校持續不遺餘力地照顧身心障礙員工,積極提供相關工作機會,遵守《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進用身心障礙人員作業要點》、《就業服務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和規定的規則,確保大學規章制度不允許基於種族、信仰、身心障礙、性別或性傾向等任何形式的歧視或不平等,並確保教職員工同工同酬。
10.6.1 無歧視入學政策
本校制定「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要點」,根據其中規定(第四條),落實本校之招生及就學許可不得有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之差別待遇。本校各項招生簡章亦明定「本校秉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辦理特殊選才招生事宜,各學系(學程)依其專業領域審查,不因種族、膚色、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年齡、健康狀況、語言、宗教、出身、家庭背景、政治傾向、社會地位或其他情事,而對考生進行不利審查。」如有違反性別平等原則之情事,可以書面敘明具體事實並檢具佐證資料相本校提出申訴。對此,可以本校2022年在學學生女性共6,345位、男性共7,735位之數據證明本校積極落實無歧視之入學政策。
參考資料:
10.6.2 代表性不足學生入學的落實追蹤
本校致力於平等基礎上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消除或減少一切不平等,藉以保障經濟或身心障礙等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提高弱勢學生的入學機會,有效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從而實現社會保護制度的措施的目標下,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等弱勢學生多類入學管道,包括:繁星計畫、原住民外加名額、離島生外加名額、身心障礙甄試、晨光計畫(104年度起每年增加3%)等,並每年統計招生名額、錄取人數及註冊人數,並逐年建立資料庫,瞭解經濟或文化不利等學生入學情形。110學年度學士班共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招生名額458名,包含繁星計畫(一般生)282人;原住民外加60人;離島生外加23人;身障甄試39人;晨光計畫54人。最終錄取387名、註冊人數370名,包含繁星計畫(一般生)275人;原住民外加36人;離島生外加16人;身障甄試22人;晨光計畫21人,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佔大一新生比例17.89%。
本校亦持續扶助經濟不利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投入與自我實現;提供各類獎助學金,協助經濟不利學生改善生活,安心就學,並開設多元課程,豐富學生學習的機會。107至111年經濟不利學生佔全校學生人數比例約14%,捐贈款獎助學金種類由106項增至200多項,核發總金額由新臺幣約904萬元增至約1,818萬元。每學期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開設多元課程並加強輔導機制,使學生能減少打工時數投入學習,輔導人數從652人增加至1,153人。

10.6.3 進入大學招募代表性不足的群體
1. 學生
鼓勵各系積極提供名額,增加弱勢學生的入學機會:本校致力於平等基礎上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消除或減少一切不平等,藉以保障經濟或身心障礙等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提高弱勢學生的入學機會,有效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從而實現社會保護制度的措施的目標下,提供經濟或文化不利等弱勢學生多類入學管道。
(1) 本校近年積極為經濟弱勢與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外加名額,以便提供不同管道讓學生進入本校就讀;為了全面照顧弱勢學生,本校「晨光計畫2.0」以降低學科能力測驗篩選標準,保障經濟(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或文化(新住民二代)不利學生入學名額。(請參閱2022個人申請大學入學簡章)
(2) 為降低經濟弱勢學生試務負擔,本校對經濟困難學生(低收入家庭)參加本校自行舉辦的「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篩選考試」、「學士班轉學考試」「運動績優學生單獨招生考試」、「碩士班甄試入學考試」等考試免收報名費。
(3) 依本校學生生活助學金實施要點,家境清寒、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心障礙學生、原住民學生可優先申請並聘用於校內工讀,降低弱勢學生經濟負擔。
(4) 本校學生宿舍管理要點中,外籍生、僑生、身心障礙學生、領有縣市政府核發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證明之學生可優先進行宿舍分配及入住。
本校持續透過多元措施吸引更多供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來校就讀,110學年度經濟與文化不利學士班學生註冊人數達370(請參考10.6.2 代表性不足學生入學的落實追蹤),佔整體大一新生比例17.89%。
2. 員工:
本校不遺餘力照顧身心障礙員工,克遵《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進用身心障礙人員作業要點》、《就業服務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和規定的規則,確保不存在因種族、信仰、殘疾和性別而造成的任何形式的歧視或不平等,以達多元與包容性。遵守大學規章制度,並確保教職員同工同酬,本校持續協助優化工作環境,優先安置身心障礙員工,讓他們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環境。
(1) 本校依循《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三十八條規範之「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員工總人數在三十四人以上者,進用具有就業能力之身心障礙者人數不得少於職工總數3%。」,2022年9月教職員工總人數4,684人,其中身心障礙教職員加權計算人數為150人,佔總人數3.2%。
(2) 依《原住民就業權益保障法》第四條規定:各級政府、公辦學校、國營事業所聘用之下列人員總數,除位於澎湖、金門、連江縣外,期雇用下列人員之總額,每100人應原住民有1人:1.約僱人員;2、駐衛警察;3、技工、駕駛、工友、清潔工;4.收費管理員;5.其他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之非技術性工級職務。前項各款人員之總額,每滿五十人未滿一百人之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應有原住民一人。2021年本校聘用上述五類教職員工人數為9人,包含2名原住民教師。
(3) 為提供身心障礙人員就業機會,促進職場多元與包容性,本校規定各單位需按照「進用身心障礙人員執行方案」進用一定比例之身心障礙人員,且優先徵詢身心障礙學生擔任工讀意願,確保身心障礙學生之權益。
(4) 本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委員組成,以任一性別比例為3分之1為原則(倡議校園性別主流化)。
10.6.4 反歧視政策
- 本校重視多元性別平等,致力於反歧視和反性騷擾的政策宣傳,以創造一個性別友善的校園
(1) 校園性侵、性騷擾、性欺淩預防和處理規定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本校設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制定「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要點」與「性別歧視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與處理辦法」,長期推動性別平權觀念、加強性別平等教育,促進性別地位平等,並保障所有教職員工生擁有安全、平等受教與工作之機會與環境。
(2) 性騷擾的預防、投訴和處理措施
為維護教職員工生的工作與受教權益,提供無性騷擾的校園環境,預防和處理性騷擾,保護當事人權益,特製定「性騷擾防治申訴及調查處理要點」、「性騷擾防治申訴及調查處理流程」。
(3) 性別平等相關活動宣導
為宣傳性別平等教育,反歧視和反騷擾等概念,本校每年皆於伯樂大學堂新生訓練活動,舉辦性別平等教育講座,使甫入學之心生更了解大學學習應具備的基本性平概念、法律常識與生活態度。每年度舉辦之愛洛生活節更關注生活中性別平等的多元面向,2022年邀請林靜儀立委以「打造性別友善的國家革命」為題,分享婚姻平權法案推動的漫長歷程。「變裝皇后音樂會」的辦理讓多元性別者感受到支持及陪伴,體現性別認同與友善的理想。本校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更設有「補助辦理性別平等教育系列活動要點」,鼓勵本校各學院(系)、中心舉辦性別平等教育系列活動。






10.6.5 大學多元化官員
本校重視並鼓勵教職員生積極參與學校各項事務,由人事室、學生事務處、教務處、國際事務處主掌多元、公平權益等單位的發展與成立,並推動相關活動及計畫:
1. 人事室成立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職工申訴評議委員會;學務處成立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保障所有教職員工生之權益,包括歧視及不公等情事。
2. 人事室推動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計畫,藉由多樣化協助措施,建立溫馨關懷工作環境。
3. 學生事務處成立並運作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提供原住民族學生各項支持服務。
國際事務處提供外國學生各項支持服務。
另外,校級單位包含校務會議常設委員會、特殊教育中心、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共同教育委員會、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共同負責校園重要事務,實質提升教職員工、學生之權利,並提供代表性不足之人員相關支持服務,相關重點實施包括:
1. 成立並運作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及資源教室,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各項支持服務。
2. 成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推動性平觀念建立、防範與處理性別歧視、性行為、性騷擾事件,厚植性別平等教育資源與環境。
10.6.6 對代表性不足族群的支持
- 對代表性不足教職員工的支持方案:
(1) 協助身心障礙教職員工申請重新設計職務流程、提供就業輔具、改善職場環境等;針對原住民員工依規定核給歲時祭儀放假一日,尊重多元族群文化。
(2) 本校推動員工協助方案實施計畫,提供工作面、生活面、健康面、其他類別等服務,並以工作職涯服務、法律扶助、心理健康與醫療保健、員工福利提供實質層面服務。
- 對代表性不足學生的支持方案:
本校對於弱勢及代表性不足學生的支援系統相當完善,以專責導師主責大學部學生生活常規教育、日常生活適應及緊急事件處理,透由在第一線與學生密切接觸,與各系既有學術導師密切合作,除可以照顧學生外,對於各項突發狀況也可提供相關協助;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設有兩位原住民籍的專責導師,提供原住民學生所需的生活學業與生涯扶助;特殊教育中心則負責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業、生活、心理、生涯及轉銜進行輔導外,各項支持方案彙整如下:
(1) 執行「生活安頓方案」,針對經濟不利、文化不利、身心障礙等學生,提供各類獎助學金。2022年補助19,793人次、達2億797萬5,090元。
(2) 學輔中心提供以下族群高關懷與危機學生個案管理服務,包含多元性別者共3人、25人次;身心障礙者(特教生)共8人、49人次;原住民共7人、115人次;外籍生共24人、212人次;陸籍生共12人、86人次;僑生共60人、663人次。
(3) 總務處特別規劃性別友善宿舍,並於實施後舉辦座談會及工作坊,廣納師生意見,落實真正的性別平權。更於校園內打造對性別、年齡、身障友善的無障礙如廁空間。




(4) 教務處教發中心辦理「學生課業輔導員學習獎勵方案」、「課業輔導學習社群計畫」,協助學習困難或有特殊學習需求之學生,2022年受輔學生共計55人,涵蓋17個系所。另外「晨光學習輔導計畫」提供弱勢學生直接與教師互動機會,了解教師領域並試探生涯發展可能,2022年受輔學生共計10人,涵蓋8系所。


(5) 本校學生事務會議於2022年3月29日決議新增「心理假」列入請假種類,學生因心理或精神不適,可申請心理假,並加入校內輔導資源,使學生得到適當輔導及有效治療。
(6) 本校特殊教育中心2022年辦理各類特殊教育心理評量及人員培訓計畫及推廣活動,如工作坊、教案課程、講習等122場次,4,796人參與。
此外,對國際弱勢群族學生方面,與慈濟基金會合作,運用本校研發的華語文學習工具,規劃師資培訓課程,培育具備基礎華語文教學能力、科技數位媒體運用能力及跨文化溝通經驗的華語教學夥伴,對「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敘利亞難民學生進行線上華語教學,扶助國際弱勢學童,參與華語文遠距課程的學生共有141位。


對敘利亞難民學生進行線上華語教學
10.6.7 身心障礙支持服務
本校定期召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長期致力於改善校園無障礙設施,以達成無障礙環境檢驗標準,相關工作包括:
1.總務處公告校園無障礙地圖及校內無障礙設施,方便校內身心障礙教職員生,甚至校外人士,查詢並享受無障礙校園環境。




10.6.8 身心障礙支持服務
本校各單位提供相關資源、諮詢服務,彙整全校身心障礙者資源支持服務,相關內容包括:
1. 學輔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生)、高關懷與危機學生個案管理服務,2022年受輔學生共8人、49人次。
2. 健康中心因應學生需求,與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普通體育組共同開設適應體育課程,協助完成體育學分,並實施健康教育。學生可持殘障手冊影本或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診斷證明,至健康中心登記申請入班,由共同教育委員會體育組辦理適應體育課程。
3. 教務處教發中心辦理「學生課業輔導員學習獎勵方案」、「課業輔導學習社群計畫」,協助學習困難或有特殊學習需求之學生,2022年受輔學生共計55人,涵蓋17個系所。另外「晨光學習輔導計畫」提供弱勢學生直接與教師互動機會,了解教師領域並試探生涯發展可能,2022年受輔學生共計10人,涵蓋8系所。


4. 本校職涯發展中心無論軟硬體,皆提供身心障礙者良好服務:
(1) 硬體部分:職涯發展中心內之職涯活動空間為友善空間,方便特殊教育學生參加活動。並在活動報名表單增設特殊需求欄位,依同學不同需求,與特教中心合作提供相關服務。
(2) 軟體部分:職涯資源網增設「身心障礙職涯資源」專區,整合政府相關部門之訊息,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勞政相關資源。並於職涯資源網、就業大師等網路平台公告豐富資源及訊息,幫助身心障礙學生與未來工作順利接軌。

2022年召開138場個別化支持服務計畫會議,涵蓋校內11個學院、參與人次達362人次;提供學業輔導、心理輔導及生涯輔導等支持服務共632人次;提供30名身心障礙學生生活照顧與活動等協助1,623小時。
5. 本校體育系教練帶領學生走向國際,競技系身障跆拳道選手參加2022年曼徹斯特大賽。
10.6.9 身心障礙可及性方案
本校針對身心障礙學生提供方案包括:
1. 本校特殊教育中心資源教室提供課業輔導、學習策略課程、服務學習課程、筆記抄寫員、個別晤談、心理諮商、生涯與轉銜輔導,以及協助生活照顧與活動等服務。透過教育部「大專校院招收及輔導身心障礙學生工作計畫」補助申請,2022年獲得逾新台幣643萬經費支援,為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合適的輔導和評估服務,於就學期間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在習期間諮詢服務,包括一般諮詢、生活諮詢和學術諮詢,使其更能適應情感、學業、社會、就業各項問題。
2. 2022年提供學業輔導476人次、心理輔導251人次、生涯與轉銜輔導126人次;聘用協助同學53名、身心障礙學生接受服務人數共30名,總計1,623小時。
3. 本校與政府合作設置「適應體育發展中心」,開設適應體育課,令身障學生也能享受運動,受惠學生共52人。
4. 透過「高教深耕計劃」為視障生設計數位學習工具,提供特殊需求學生輔助:為降低盲生學習數學障礙,本校研發出方便視障生讀寫數學的「A8M數位學習工具」,不但操作簡單,並具備雙重感官特色,可同時接收資訊,讓明眼老師與視障學生進行良好溝通,且使用者可反覆聽讀,輔以點字顯示器摸讀方式,更容易掌握繁複數理公式的結構及成分。


10.6.10 身心障礙合理調整政策
校內住宿優惠專網,補助範圍校區各宿舍,不限住宿費價位高低,全額補助。此外,為了協助身心障礙學生盡早適應校園生活,本校由特殊教育中心、學務處生活輔導組主責身心障礙相關政策,依身心障礙學生需求在功課、生活和學校學習諮詢方面提供支援服務:
1. 學務處提供方案包括學生學習評量調整、教材轉換、適應體育課程、輔具服務、無障礙寢室、交通補助及獎補助金等服務。
(1)學輔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生)高關懷與危機學生個案管理服務,共8人、49人次。
(2)為因應學生需求,特別開設適應體育課程,協助完成體育學分,並實施健康教育。學生可持殘障手冊影本或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診斷證明,至健康中心登記申請入班,由教務處共同教育委員會體育組辦理適應體育課程。2022年共計開設4班次適應體育課程,計52人次學生選課。
(3)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學雜費減免,2022年共計214人次身心障礙學生減免逾296萬新台幣。
(4)執行「生活安頓方案」,針對經濟不利、文化不利、身心障礙等學生,提供各類獎助學金。2022年補助19,793人次、達2億797萬5,090元。
2. 特殊教育中心成立於1974年,多年來致力於特殊教育相關研究、諮詢、輔導及推廣。中心以四個目標發展相關計畫:
(1) 辦理資源教室,提供特殊教育學生學習、生活和轉銜服務。
(2) 協助師長和同儕瞭解與協助特殊教育學生。
(3) 提供教職員特殊教育專業諮詢、診斷輔導及相關資源。
(4) 加強特殊教育宣導與推廣,建置全方位設計之融合校園。
另外,本校圓夢育才助學金計畫也獎助身心障礙學生,並由特殊教育中心核發,110學年度圓夢育才助學金,補助總金額新臺幣212萬元整,補助106人。
身心障礙助學金及低收入學生的支持(補助統計表) | |||
110學年 | 人次 | 人數 | 金額 (新台幣) |
學雜費減免 | 1,727 | 863 | 30,505,936 |
弱勢助學金 | 248 | 248 | 3,254,000 |
就學貸款 | 2,317 | 1158 | 71,626,744 |
住宿優惠+租金補貼 | 167 | 40 | 1,277,402 |
生活助學金 | 3,455 | 388 | 20,730,000 |
圓夢助學金(身心障礙) | 212 | 106 | 2,120,000 |
急難慰助金 | 52 | 52 | 1,044,143 |
校外捐款獎助學金 | 147 | 147 | 1,994,000 |
完善就學協助機制 | 300 | 300 | 7,250,000 |
合計 |
| 3,302 | 139,802,225 |
3. 2022年召開138場個別化支持服務計畫會議,涵蓋校內11個學院、參與人次達362人次;提供學業輔導、心理輔導及生涯輔導等支持服務共632人次;提供30名身心障礙學生生活照顧與活動等協助1,623小時。
4. 教育部體育屬於2022年於本校設置「適應體育發展中心」,期能為營造友善的適應體育教學環境,透過整合大專院校體育與特教資源,透過縣市政府、大專院校師資育成、國民教育發展階段課程優化之多管齊下,以落實適應體育的融合式教學,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愛上運動,「愛」而無「礙」。並期許「適應體育發展中心」,能成為資源共享、專業人力架接與資訊傳播的中心,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並能享受運動帶來的無限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