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藝術跨域攜手 臺師大修復文物歲月傷痕

科學、藝術跨域攜手 臺師大修復文物歲月傷痕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跟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林震煌,走進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文保中心),修復師與研究生在確保文物安全無損的前提下,正仔細地去除令作品上斑駁黯淡的髒污、灰塵。

跨域建構藝術創作材料數據庫

        另一群人以拉曼光譜儀進行非破壞檢測,科學檢測對於講究安全、可逆、可辨識的文保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臺師大推動「藝術品檢測分析與AI光譜解析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將這些文物資料累積成數據庫及建立身分證,優化未來的材料判別。

        美術系文保科技組的學生雖熟悉修復技術,但有化學專業人才一起加入,能確保未來建立的文物光譜解析,更能起到精準鑑別媒材之用。因此,化學系助理教授李君婷師生團隊的參與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化學系用光譜鑑定,文保中心用技法探討,雙邊的學生都須認識彼此的學理基礎」李君婷說。

        跨域研究是文保學科的特質,臺師大正適合文保科系的設立,貴重儀器中心、化學系及美術系都是重要資源。前幾年林震煌教授協助文保中心整合、推動跨域學術合作,近年更從化學系轉任到美術系任教。

        林震煌表示,透過「藝術品檢測分析與AI光譜解析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師大得以創全國之先,成立專注於文保的研究團隊,完善跨域專業人才的培育。這也是當初他在文保中心主任張元鳳力邀之下,加入美術系文物保存維護科技組教學團隊的主要目的之一。

        「創作過程是感性的。然而透過儀器,學生可以看到,那些感性直覺下使用的材料,經過歲月洗禮後,出現哪些劣化狀況,也能藉此反思創作材料的運用。」張元鳳表示,藝術家在學生時代更是喜歡實驗媒材效果,因此目前臺師大典藏的歷屆美術系師生作品,雖屬於近代藏品,也已出現黃斑、畫紙或畫布脆化、泛黃的情形。透過相關課程或講座的開設,「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以化學原理思考,更謹慎地選擇、使用材料,延長作品的生命。」

科技的一小步是文物修復的一大步

        能力的高低與性別沒有絕對的關係。現在我們可看到,許多表現亮眼的女性人才證明了這件事情,然而這是整體社會有意識的努力下,逐漸改善社會風氣的成果,現今我們也想繼續致力於女性人才的養成。

        以文保科技組博士生廖永禎來說,大學接觸文保產生興趣後前往英國取得碩士學位,現今回到師大母校攻讀文物修復的博士學位。東西交錯的學習歷程讓她體認到,「除了手上功夫的傳承,科技的一小步是文物修復的一大步。先進行科學檢測,再開始著手修復,可以避免沒有對準病灶下藥的狀況。現在我們也注重科學知識的養成,若遇到特殊狀況,則請教化學系團隊,慢慢的大家在這樣的交流下一同增長。」

        就這樣,臺師大研究團隊以紅外線與拉曼光譜逐步建立起顏料基礎數據,並成為以美國費城博物館為主體的Infrared & Raman Users Group(簡稱 IRUG)國際資料庫貢獻成員中,亞洲唯一的大學研究單位。同時,也與日本的東京藝術大學有密切的專業交流。

除了為女性科學家找到更多元的升學、就業選擇,林震煌更希望做到「向下扎根」,從高中職階段開始以跨域學習課程。例如:協助臺北建國中學老師王慶豪以「藍染」為主軸,結合了化學分析、植物採集、美感建立及數學運算,進行「植物色素萃取與染布」的實作教學。(資料來源:教育部高教創新月刊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胡世澤)

【歡迎加入我們】112年度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延長受理報名至2/28

詳情連結:https://pr.ntnu.edu.tw/chirpy/ntnu_event.php?event=7752

【學程目標】

        2023年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文化部文資學院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新生招募簡章》為培植文化資產人才、推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及管理維護觀念,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積極執行文化部啟動的「建構文化資產守護網絡-文化資產學院人才培育計畫」,致力於成為國家級文化資產培訓基地。學院主要透過公私資源整合及補助機制,以正規、非正規教育及技術培訓等管道,開設各類文化資產課程與技能培訓、開啟研發能量,希望藉此導入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修復與傳承概念,讓文化資產深入民眾生活,培養社會大眾對於國內文化資產的認識與認同。

【學程目標】

        本學程旨在建立文保相關基礎理念與科技,以整合跨領域的課程開發新視野為宗旨,建立推廣文保的重要性、多樣性來吸引更多有興趣的年輕人提早接觸文保領域的通識課程。不論是藝術創作、歷史脈絡、社會議題、科技應用、全球趨勢等,期透過文化「保存與活化」的思維策略,啓發換位思考的多元能力,將藝術、文化、科技整合設計的跨領域課程。

        課程兼具文保實務、理論、探討的啓蒙教育為原則,主要目標為:
(一)、教育推廣:對文保的初步認知與實務技術經驗。
(二)、跨領域學習:透過藝術、科技理論與應用,促進不同領域對話與交流。
(三)、人才培育:擴展新生代修復師的培育平台。

【雙重認證制度】

        依照109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的「師大-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修習要點內容,再於109學年第二學期開始增加課程後,另規劃出「文化部文資學院-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課程共計17課程、45學分可供選課,總修通過23學分(必修15學分,選修8學分以上)可獲文化部文資學院學程修讀證明,並可抵一部分師大碩士學分。已開始修習「師大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的同學,可同時重複報名「文化部文資學院-文物保存修復學分學程」,修畢時可獲得雙重認證。

【授課對象】

將透過臺灣大學系統(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的教育整合政策,招收三校對文保科學技術領域有興趣但未接觸過的學生為主。

【報名方式、報名期間】

※一律採網路報名
並請檢附下述三項申請資料:
1.111學年第一學期成績單
2.簡歷
3.學習動機(限600字以內)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12/2/28日前,寄送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RC3R信箱:center3082@gmail.com,經審查通過後立即通知選課。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