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地理系洪立三副教授 探究人地互動與氣候行動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地理系洪立三副教授 探究人地互動與氣候行動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洪立三副教授,憑藉在人地關係與氣候變遷社會行動研究上的卓越表現,榮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頒發113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展現其在地理學與跨領域氣候研究上的深厚學術實力。

        國科會為鼓勵青年研究人員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遴選42歲以下優秀青年學者並頒獎表揚,洪立三副教授於4月29日從國科會林法正副主委手中領取獎項,他是臺師大地理系學士、碩士班校友,並於2016年取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返台後回到母校任教,持續耕耘於人文地理與環境行為研究領域。

        洪立三副教授是一位人地關係地理學的研究者,近年來聚焦於理解臺灣民眾如何看待氣候變遷,並深入探討影響民眾採取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行為的關鍵因素。其研究不僅從個人層面分析氣候行動,更創新地以家庭為單位,探討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如何影響整體的氣候行動

        在國科會的支持下,洪副教授及研究團隊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首先,研究團隊發現,儘管學界與媒體傾向使用「氣候危機」,取代過往常見詞彙如「氣候變遷」,以提升民眾對議題的重視,但對於部分臺灣民眾而言,「氣候危機」一詞反而可能降低其對氣候變遷的關心程度,這項發現警示在選擇氣候變遷相關詞彙時需格外謹慎,該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其次,洪副教授的研究歸納出影響家庭進行氣候變遷調適行為的多項家庭尺度因素,並將其定義為「家戶內動態」 (intra-household dynamics)。這些因素包括家庭性別分工、家庭生命週期、家庭成員的衝突解決策略以及家庭決策階段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此外,洪副教授的研究更揭示,在臺灣的已婚異性戀家庭中,太太在推動家庭氣候變遷減緩行為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研究發現,太太對氣候變遷風險的認知以及自我效能感,不僅能有效提升自身採取減緩行為的動機,同時也會正向影響先生的相關動機。然而,先生的風險識覺與自我效能感,對於太太的減緩行為動機,則沒有顯著影響,此一重要發現已發表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對於此次獲獎,洪立三副教授表示:「非常感謝國科會的肯定,也感謝一路上栽培我、鼓勵我的師長、同儕與研究夥伴,更感激家人給予的支持與諒解。我將持續努力傳承臺師大地理系的精神,並在學術與家庭間追求平衡,推動更多有影響力的研究。」

        秉持「要爬牆的話,先挑戰最高的牆吧!失敗了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信念,洪副教授期許自己持續在氣候變遷與家庭地理學領域突破極限,為培養具行動力的氣候公民與推動永續社會貢獻力量。(資料來源:研究發展處 / 攝影:張適 / 編輯:胡世澤)

地理學系洪立三副教授(右),憑藉在人地關係與氣候變遷社會行動研究上的卓越表現,榮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頒發113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表1呈現不同群體的臺灣民眾,對於問卷問題以「氣候變遷」與「氣候危機」兩個不同的詞彙詢問相關的問題時,所呈現的不同反應。出處: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979-0
圖1呈現影響家庭氣候變遷減緩行為的家庭內動態因子 (intra-household factors)。家庭內動態因子分為影響氣候變遷調適行為決策過程的因子,以及影響氣候變遷調適行為決策結果的因子。出處:https://doi.org/10.1016/j.envsci.2022.02.004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