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深耕偏鄉教育計畫 為偏鄉與離島地區優化學習扶助與特殊教育品質

臺師大深耕偏鄉教育計畫 為偏鄉與離島地區優化學習扶助與特殊教育品質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三年前,陳俞均曾因修習臺師大「PASSION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到偏鄉部落進行暑期實習,至今仍存留深深的震撼。

                                 「『PASSION』讓我們在大二、大三就有機會對教育獲得完整的想像,學習到教材、教法設計對偏鄉教育的重要性,不至於像過去,要大四、大五才開始接觸這些,畢業後沒有太多機會思考是否適合進入教育現場,只能盲目地跟著大家一起跑。」陳俞均修課後的思考是,希望先進入研究所,強化在教育研究的學術基礎,未來再進入教育現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解釋,自從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機制於二O一四年有了重大變革,將常模參照測驗(norm-referenced test)的基測,改成標準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的教育會考之後,「因為採取像『英文識字量』這種絕對性標準作基準,更容易找出面臨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偏鄉特別多。」

        因此在「深耕偏鄉教育:加廣、加深、無縫」計畫中,宋曜廷與助理教授胡翠君共同規劃、整合校內資源,開設十二學分的「PASSION偏鄉優質教育學分學程」,透過系統性教學、搭配完整教材教法設計,讓大學生深入偏鄉教育現場,埋下翻轉教育的種子。

        「PASSION」除了表示對教育的熱忱,也是「適性診斷、篩選分流、全方位適性教學配套」三步驟的縮寫(Project of Adaptive Screening,Streaming,and Instruction for Omni-directional Nurturing),作為一套重視互動、系統性的科學評量及教學方法、教材,胡翠君以英文教學為例:「當我們不再強迫孩子背大量單字,而是設計活動、情境讓孩子自然而然熟悉句型、發音,他們發現原來學英文好好玩。」因此另一項工作重點,就是搭配工作坊、協助偏鄉教師增能,共同努力提升國、英、數三科低學習成就學生的程度。

        推動「PASSION」七年多以來,花蓮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偏鄉學校採用這套系統進行學習扶助教學,胡翠君收到許多正向的反饋,「最感動的,就是過去討厭英文課的孩子告訴你,他現在最喜歡上的就是英文課。」

         建構偏鄉特教 自我支持系統而偏鄉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則是特殊教育系統,特殊教育系胡心慈教授帶領團隊,深入過往在縣市特殊教育評鑑敬陪末座的金門和連江兩個離島縣,發現當地其實有充足的特教經費,只是「整個氛圍非常保守,甚至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家有特殊兒,資源中心體制不全,對於我們的介入也非常抗拒。」

         胡心慈為了打破相對封閉的體系,培訓一批臺師大的身心障礙生到金門和連江的國中小演講,分享自己的生命體驗,「這是個『鬆土』的工作!透過類似境遇孩子們的分享,讓他們慢慢卸下心防,孩子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可以被改變,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會中,家長之間也開始熟悉,可以串連、支援,成為互助合作、共同成長的團體。特教資源中心也願意接受外來協助而逐漸茁壯起來,在最近的特教評鑑中成為甲等縣市。」

        然而,臺師大畢竟身在遠方,只能遠距持續協助資源中心將當地的支援體系建置起來,更重要的還是在地協力及內在長出的力量。於是透過與金門大學的合作,成為結盟夥伴,共同提供即時的支持與資源,胡心慈有感而發:「這是整個在地特教生態圈的質變,近來有些為了大環境因素搬到臺灣的身障生家庭,更因此搬回金馬;同樣的,也有學生經此計畫洗禮,選擇到偏鄉任教,這是一段在成就別人之中成就自己的旅程。」

        未來,臺師大團隊希望將這樣的支持模式推向其他偏鄉,透過創新教學與人才培訓、場域經營及在地整合,消弭因城鄉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建立新一套偏鄉教育的典範。(資料來源:教育部高教創新電子報 / 編輯、核稿:胡世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