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小鴨藏身公館校區 園藝團隊巧手打造綠意新景觀 2 月 03, 2025 In : SDG13, SDG15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走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高聳喬木與低矮灌木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悄然「進駐」近三年的「綠色小鴨」。目前校內已有三隻綠色小鴨,靜靜佇立於人來人往的步道旁,等待眼尖的師生發掘。這項園藝造景由公館校區總務處公館校區督導呂有信與園藝修剪師鄭大哥攜手規劃,為校園增添一抹趣味與生機。 鄭大哥表示,植物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他一直思考如何為植栽賦予嶄新面貌。約三年前,受「黃色小鴨」風潮啟發,他萌生了打造「綠色小鴨」的構想,並透過精湛的植栽修剪技術,逐步將樹木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動物造型。雕琢十年 形塑綠色小鴨 綠色小鴨的塑形非一蹴可幾,而是經年累月細心雕琢的成果。鄭大哥回憶,最初僅是一株圓形灌木,透過鐵絲引導特定枝條生長,逐漸勾勒出小鴨的嘴喙與尾巴。他笑著補充,小鴨的眼睛其實是光泉鮮乳瓶蓋,經過黑色點綴後,再以鐵絲固定,使整體造型更顯靈動有神。 然而,樹木塑形過程講求精細,既不能過度修剪,也不可放任其生長。呂有信督導強調,植栽修剪與教育理念相通,須尊重植物的生長特性,適時給予支撐與引導,而非強行改變其形態。他進一步指出,適當使用鐵絲支架可協助塑形,但若過緊則可能傷害樹木,就如同教育需給予適度指引,而非過度干預。綠色造景的分布與未來規劃 目前,三隻綠色小鴨分布於公館校區不同角落,一隻位於校門口綠地(約兩歲),另兩隻則坐落於歐洲公園綠地(皆約三歲)。此外,總務處團隊正持續擴展這項計畫,未來將有更多綠色夥伴加入校園景觀。 除綠色小鴨外,校園內亦有多種精心修剪的動物植栽,包括蝴蝶、烏龜,甚至一隻正在塑形的白鷺鷥。鄭大哥表示,近期因颱風影響,白鷺鷥的頸部受損,須待樹木重新生長後再行修剪,展現園藝雕塑的細膩與耐心。 此外,校園內其他植栽亦受到細心照料,如圖書館旁的肉桂樹、學二舍周邊的澳洲尤加利樹及草地上的野百合等,皆為校園增添四季變化的綠意。細心維護 讓綠意永續傳承 「植物塑形是一場與時間並行的藝術創作。」鄭大哥表示,尚未成形的植栽需數月至數年時間培養,而已完成的造景則需定期修剪維護,以確保外型美觀。他強調,植栽維護首重樹木健康,根部保護尤為關鍵,唯有健壯根系,才能孕育茂密枝葉,展現最佳狀態。 在忙碌學習之餘,不妨放慢腳步,留心校園一隅的綠意變化,也許能發現更多精心修剪的植栽造型。這些園藝景觀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態,更成為師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若對植栽藝術有興趣,歡迎至公館校區總務組諮詢,共同探索這片綠意盎然的學習環境。 公館校區的綠色小鴨不僅成為校園中的一大亮點,也象徵著園藝修剪藝術與環境美化的融合。對此,公館校區總務組呂有信督導特別以詩句「公館校區綠小鴨,氣宇軒昂頂呱呱;帥見總務施鉗藝,神形炯炯偈冠華。」表達園藝團隊的巧思與用心,展現綠意盎然的校園風貌,也邀請師生共同欣賞並珍惜這片由細心維護而來的自然美景。(撰稿:校園記者物理碩林于文 / 編輯:總務處、張適 / 核稿:胡世澤) 公館校區的綠色小鴨不僅成為校園中的一大亮點,也象徵著園藝修剪藝術與環境美化的融合。 公館校區總務組呂有信督導(右)與園藝師鄭大哥 校園內亦有多種精心修剪的動物植栽 近期因颱風影響,白鷺鷥的頸部受損,須待樹木重新生長後再行修剪。 校門口綠色小鴨。 歐洲公園綠色小鴨。 歐洲公園綠色小鴨(另一隻)。 維護樹木的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尤其要保護植物的根部,才能有漂亮的綠葉和枝枒。 小鴨的眼睛由光泉鮮乳瓶蓋製成,經過黑色點綴後,再以鐵絲固定,使整體造型更顯靈動。
臺師大與生多所團隊發現新種 魚池琴蛙確立為臺灣特有種 3 月 20, 2025 In : SDG14 響應世界青蛙日 臺師大與生多所發表新物種「魚池琴蛙」 破解40年身世懸案!取拉丁學名以 Read More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臺灣師範大學如何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為核心驅動力! 3 月 17, 2025 In : SDG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園建築之美——藍天、綠樹與紅磚交織的風景 (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學生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