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永續發展的意義與趨勢──2021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專題講座 12 月 31, 2021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是環境教育的兩個核心支柱:環境倫理是釐清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而永續發展則是探究人與環境共同演化的未來發展。以人類的需求為主,而忽略自然環境的承載限制,就是工業革命以後環境汙染的原因。環境教育緣起於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危機。 本校環境教育研究所從1993年成立,就是全台灣研究環境教育的主要學術機構,也是全球少數以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趨勢為研究重點的學術單位。環境教育研究所每年針對環境教育和永續發展所主辦的專題講座,都能充分反映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及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本校環境教育研究所2021年舉辦了15場次的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的專題討論,講題及講者如下表: 講題講者日期氣候變遷災難與治理體制在臺灣林冠慧博士2021/3/8新冠肺炎與全球化( COVID-19 and Globalization)詹長權博士2021/3/15動物保護議題與教學-經濟動物與動物展演為例王順美博士2021/3/22永續的準則?以歐盟的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平衡規範為例葉欣誠博士2021/3/29不永續的世界所需要的環教人才黃正忠博士2021/4/12氣候變遷小冰河期的兩個故事魏國彥博士2021/4/19城市科學:科學城市林家樑博士2021/4/26環教人的企業永續之路何森元專案經理2021/5/3國家公園之海洋與海島資源及環境教育徐韶良處長2021/5/10中華環境倫理溯源王鑫博士2021/11/1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涵─從環境教育融入國教十二年課綱談起張子超博士2021/11/8人類世的 “教育與環境”王順美博士2021/11/22環境教育機會序列:由戶外自然學習至「永續素養蔡慧敏博士2021/11/29生活實驗室─整合科學、跨領域科學與全機構方法葉欣誠博士2021/12/20新冠期間兒童環境學習的虛擬與實境方偉達博士2021/12/27 2021的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專題討論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介紹中華環境倫理的意涵:環境倫理所討論的人類中心、生命中心、與生態中心的理念和應用,幾乎是源自歐美的學術論述,而本次邀請知名學者王鑫教授來講述中華文化中的環境倫理思維,對於建構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的本土性論述,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討論Covid 19疫情的影響:新冠肺炎的疫情對全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如何評估疫情的影響及如何影響人類未來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題。本次的專題演講包括了兩個與新冠疫情相關的主題:「新冠肺炎與全球化( COVID-19 and Globalization)」及「新冠期間兒童環境學習的虛擬與實境」,提供一個省思疫情衝擊與永續發展路徑的機會。論述永續發展的現況與機會:永續發展是全世界的主流思維,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是最近火紅的話題,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專題討論當然回應這個全球關注的概念,相關的講題–「氣候變遷災難與治理體制在臺灣」、「永續的準則?以歐盟的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平衡規範為例」、「環教人的企業永續之路」、「環境教育機會序列:由戶外自然學習至“永續素養〞」、及「生活實驗室─整合科學、跨領域科學與全機構方法」。
臺師大與生多所團隊發現新種 魚池琴蛙確立為臺灣特有種 3 月 20, 2025 In : SDG14 響應世界青蛙日 臺師大與生多所發表新物種「魚池琴蛙」 破解40年身世懸案!取拉丁學名以 Read More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臺灣師範大學如何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為核心驅動力! 3 月 17, 2025 In : SDG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園建築之美——藍天、綠樹與紅磚交織的風景 (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學生提供)   Read More
諾貝爾獎經濟學巨擘舒爾茲在臺師大談AI創新 勉學子具備更多專業知識 3 月 13, 2025 In : SDG4, SDG9 在人工智慧迅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教育模式和生態環境會如何轉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