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危機,聯合國於1992年首度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地球高峰會」,簽訂「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並於1995年起加開年度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Parties,簡稱COP),以促進全球共同協力推動氣候變遷之減緩與調適作為,其中舉世聞名的會議包括1997年在日本京都所召開的COP3會議,會中通過「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針對包含二氧化碳在內的氟氯碳化物等六種溫室氣體訂出具體減量目標;2015年於法國巴黎所舉辦的COP21則通過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將減碳目標訂在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攝氏2度,但最理想的情況是控制在1.5度以內;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則是首度制定減少煤炭用量的氣候協議。
在各國相繼宣布淨零排放目標與減碳路徑之時,台灣政府亦於2022年提出2050淨零排放五大路徑規劃、四大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而肩負社會責任的高等教育機構也展現出積極作為,紛紛將碳中和與淨零排放列為學校永續發展的重要議題,並從校務營運及教育參與等層面落實氣候行動的校園實踐。因此,本文以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評比“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Impact Rankings”中的SDG 13「氣候行動」獲前十名之大學進行資料整理,除了第五名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因為阿拉伯語言的限制而無法蒐集到相關資訊外,其他九所大學均列入分析。特別一提的是,名列第一的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藉由能源轉型已自2016年起獲得碳中和認證,並承諾在2050年或更早前實現淨零目標,塔斯馬尼亞大學藉由階段性的永續發展戰略規劃以扭轉氣候變遷,其主要架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