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水保區居民地方感 打造「石碇模式」的校本課程與深度體驗遊程 11 月 19, 2021 In : SDG6.SDG17 [資料來源:高教深耕辦公室 / 編輯:胡世澤 / 核稿:鄧麗君]今年臺灣除了面對外來疫情,中南部也遭逢百年大旱,部分地區還供五停二,裡外都不平靜。北臺灣之所以能倖免,除了冬季降雨,翡翠水庫的儲水量能也有著極大貢獻,但當地居民卻因水源區限制長期低度發展。臺師大團隊看見需求,實地走入社區凝聚新北市石碇區居民的「地方感」,帶領他們重新想像自己生活大半輩子的空間,也進入偏鄉校園,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臺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子超去年(2020年)起,執行「提升集水區居民的環保觀念及協助地區發展問題意識與計畫目標」,以聯合國報告永續發展目標(SDGs) SDG 6「乾淨飲用水」為主題,選定水庫集水區作為實踐場域,進而改善集水區住民的教育弱勢及地區發展困境,協助在地學子認同地方,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盼能逹到正義、減貧與永續環境目標。「我們希望水源區的學生理解,作為一位居民,自己是對地方有貢獻的、驕傲的」。張子超教授說,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做得好,才能造就十年好水質,但下游居民享受乾淨飲用水,上游居民卻因保護區管制,房舍不能增建,與有些水庫的觀光旅遊發展有著天壤之別。但有了收穫,也總是要付出代價。水庫附近區域的高度旅遊發展,鄰近住民蓋馬路、建房子,周遭建設破壞了生態,反而造成泥沙淤積,水庫壽命大減。張教授說,若不做好生態保育,泥沙就會往池內滑動導致淤積,但翡翠水庫居民也不能「義務犧牲」,在能達成經濟與環境平衡的基礎下,開始思考「精神、生態」層次的旅遊發展。 計畫共識會議-與石碇地區國小校長討論未來發展 於石碇區三才農場召開工作坊完滿結束合影 計畫上路第一年,張子超教授團隊彙整石碇區的人文、歷史、地質與生態的資料,還找來鄰里長、區內學校,及地區文史工作室的專業人士,去年底共籌開四次共識會議,並辦理兩次工作坊,建立集水區環保觀念推廣的核心團隊,一起規畫第二年的「執行」計畫。在社區辦工作坊,居民暢所欲言,教授笑著回顧,很多長輩談起過去事相當熱絡。舉凡早期白色恐怖時期的鹿窟事件,在地有機農業做得好,養雞也非常出名,千島湖更堪比全亞洲最美,且鄰近臺北,是都市人休閒遊憩的好所在。石碇區的有機農業及自然美景的外在條件,也恰好與時下注重健康、養生的趨勢不謀而合。張教授說,石碇區有著推動健康療癒的生態旅遊最佳條件。除了外在,也要顧到「裡子」,因此培養居民地方感,並帶動臺灣社會對石碇區的集體認同又更顯重要。不過,每個偏鄉都會面臨「人口老化、外移」的課題,石碇區也不例外。雲海國小、石碇國小、永定國小學生人數只有數十位,教授說,學校不能只是等社區把小孩送來,應該把教學跟社區發展融合,打造校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在地,讓學生有驕傲感,也為「返鄉青年」埋下一顆種子,讓家鄉成為一個能讓學生「回味無窮」的好地方。臺師大團隊今年預計還要在社區舉辦兩場工作坊。張教授說,今年重點是與學校一同發展校本課程,帶領學生對石碇地區水資源、生態資源進行調查探索;社區方面,則要發展遊程(學習行程),打造精緻小型的健康藝術人文。談及未來發展,張子超教授說,這項計畫歷經兩年討論後,第三年就希望社區能對外執行。事實上,當地的有機農園多有民宿經驗,居民若要實踐並不難,他對在地居民有著十足信心,但水保區的前提就是不要人多,也不希望停留在一般的吃飯購物,希望帶給來訪的人們深刻的體驗、高度的價值。臺師大與在地居民共組「水源保護區SDGs教育」計畫團隊,持續推動地方本位課程發展與戶外教學,培養翡翠水庫集水區學童對當地環境(自然資源種類或污染)、經濟(地區發展產業)、社會(歷史文化、地區發展的困境)的認識,教育學生能連結社區發展,鼓勵學生返鄉就業。
2024臺法高教高峰會在臺師大 深化雙邊夥伴關係與交流合作 3 月 14, 2024 In : SDG17, SDG4 臺法共50所大學、12位校長齊聚一堂 探討學教研合作新方向、共育國際人才 Read More
臺師大SEED中心與慈濟大學師培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SEL教育資源 2 月 26, 2024 In : SDG17, SDG4 臺師大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Social Emotional Educa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