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 SDG3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為達成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中央政府與學校實務之共識,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於12月7日共同辦理「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中央輔導委員與地方政府教育局處共識會議」。
會議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黃瀞儀組長致詞揭開序幕,提到近來臺灣學生的自殺、自傷通報比率提升,可見心理健康議題越發嚴重,因此教育部針對心理健康、社會情緒學習議題,思考如何與兒童權利、輔導管教一同推動管理,未來也將以此作為政策制定和實務推動的方向。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劉巧菁科長則說到,衛福部會大力協助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的相關政策,讓雙方執行計畫更加順利,未來也會不遺餘力配合。
新議題正向心理健康 強調師生身心健康並重
臺師大衛教系張鳳琴主任為本輔導計畫主持人,致詞時除了感謝教育與衛生機關的鼎力協助,也表揚各縣市政府相關局處、學校、師長的投入與卓越的成果。張主任說明「111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輔導計畫」,強調計畫中的實證、輔導、增能、結盟、支持五大面向,透過營造健康快樂校園、輔導支持網絡系統、素養導向生活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素養與行動,更結盟學校、家庭、社區、政府,為學童由下而上打造健康環境。
衛教系郭鐘隆教授也以「縣市、學校、學生層級健康促進管理模式簡介」為題,建議制訂政策或執行計畫時,除了考量可行性與執行面,也要有一套適當的管理模式。例如,縣市層級以PDCA模式、學校層級以REAIM模式、學生個人層級則以健康生活技能、AQSR為管理模式。
心輔系陳學志教授以「師生正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題,強調情意與幸福教育對學生的必要性,也說明快樂與幸福之理論與實踐,如何應用在師生、親子關係之中。另外,也提及臺灣的傳統教育模式過度強調學科知識的傳遞,卻忽略了學生情意價值的培養,而造成了「學生優秀,但不快樂」、「教師傑出,但不幸福」的重大議題,正因如此,正向心理健康對師生關係、親子關係都極其重要。
「輔導老師就會負責輔導身心有狀況的學生,為什麼健康教育課程還要強調這一部分呢?」陳教授說到,輔導老師是協助個案能「離苦得樂」,幫助有狀況的學生遠離憂鬱、度過低潮,健康促進則重視「得樂離苦」,預防負向情緒的產生,培養學生的樂觀心態,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融入健康促進學校議題之必要性。
正向心理健康學校資源盤點與推動 營造幸福校園氛圍
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將健康促進學校擴增「增加師生與社區身心健康與福祉」一項指標,正因如此,我國健康促進學校策略主軸訂定為「學校本位.身心健康」,以「幸福校園,快樂共學」為核心目標,提出「5正(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4樂(樂動、樂活、樂食、樂眠)」的推動策略。
新北市立積穗國民中學龍芝寧主任身為教學現場專家,說明學校推動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的成效評價方法,以及分享如何透過心理健康指數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也舉例說明績優教案,如協助學生透過觀察、思考、討論、書寫,形成新的見解、嘗試新的行動,以及增進班級成員感和歸屬感等教學內容。
基隆市武崙國民中學陳政暉校長也分享自己如何引領學校師生建構「幸福校園進行曲」,自學校政策、硬體環境、課程學習、班級經營、年度活動等層面著手,將目標訂為降低學生進入二級輔導的比例,能瞭解課程與活動的價值並投入其中,擴大校務參與層面,增加師生和同儕之間的合作與理解,最重要的則是開創學生學習的資源與舞臺,讓學生達到心理健康,且在幸福氛圍的校園裡日漸茁壯。
共識會議分組討論 跨議題身心健康整合
共識會議除了強調正向心理健康對學生的重要性,也以「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結合各議題的校本策略推動進行說明與討論,例如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整合並連結菸檳防制、全民健保(含正確用藥)、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等議題。
此外,共識會議也安排各縣市教育局處與中央輔導委員分組討論,進行正向心理健康結合各健康議題的縣市及校本策略推動研析,透過學術與實務立場的對話與討論,取得整合策略之共識。以性教育(含愛滋病防治)為例,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鄭其嘉副教授強調性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要學生能學會愛、尊重與平等,進而能自尊並尊人,同時培養學生的正向情緒、正向關係、正向意義,就是跨議題身心健康活動整合的最佳範例。
國教署表示,期許透過共識會議,強化中央、地方與學校攜手協作,全面、永續地推動校園正向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建立幸福健康校園,培育身心健全的學生,以呼應聯合國SDGs「健康與福祉」的目標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