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映後座談 呂光洋教授探討生態保育及研究歷程 5 月 28, 2023 In : SDG15 [資料來源:師大新聞] 臺師大師生5月24日一同觀賞紀錄片《山椒魚來了》,並舉辦映後座談會。生命科學系呂光洋教授分享對紀綠片的看法,以及山椒魚的生態與研究歷程,不僅增進觀眾對臺灣特有種的認識,更啟發大家對生態保育議題的關注。 吳正己校長也到場觀影及主持座談,除了對紀錄片呈現的珍貴影像與內容給予了高度讚揚,更鼓勵師生們積極了解相關研究和保育行動。吳正己校長表示:「這樣用生命來做研究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也相當光榮。」 呂光洋教授為臺師大生科系56級的傑出校友,民國68年開始研究山椒魚。《山椒魚來了》不僅帶領觀眾認識瀕臨絕種的山椒魚,更呈現出研究團隊翻山越嶺記錄山椒魚的各種艱辛歷程。 其中,臺師大生科系助理教授賴俊祥(大砲老師),七年前為了研究楚南氏山椒魚族群分布,於攀登奇萊北峰時失足墜崖,成為電影中最令人感傷的片段。「山椒魚來了」電影製作團隊成員、大麥影像工作室導演阮桂瓊回憶:「大砲老師總是背著師大生科系的紀念背包、戴著印有NTNU的帽子上山,還不時提醒導演:『要記得拍到師大的LOGO喔!』,時時刻刻都想著研究和推廣,我們都很想念他。」 研究山椒魚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翻找石頭下藏匿的山椒魚蹤跡,呂光洋教授邀請師大登山社同學一同參與探勘,協助規劃路線。過去他也花費相當多時間在野外蒐集基本資料,掌握生物位置,才能提供他的學生安全的交通路線,以及設立樣區的地點。 片中提到,研究人員會在山椒魚身上植入螢光標籤,如同幫牠們建立身分證,不僅能夠紀錄年齡,未來也可以繼續觀察其活動訊息。 呂光洋教授提到,紀錄片很適合高中老師帶學生來看,去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而生物技術的進步也使研究過程能做更多的分析,如DNA及RNA的出現,讓各物種在鑑定上更為精確。 關於山椒魚還有很多問題可以探討,呂光洋教授表示,他自己也還在摸索,現在仍然每一年都會上山,不過如今生物研究有較多規範(例如要帶獸醫),另外也有安全上的顧慮,要如何在艱辛研究中維持熱情,便是要懷抱著對山椒魚的興趣,以及不排斥到野外探勘的心。(撰文:校園記者社教 115 紀玟卉/編輯:張適/核稿:胡世澤) 呂光洋教授分享對紀綠片的看法,以及山椒魚的生態與研究歷程,不僅增進觀眾對臺灣特有種的認識,更啟發大家對生態保育議題的關注。 紀錄片結束後,師長們大合照。 呂光洋教授表示,要如何在艱辛研究中維持熱情,便是要懷抱著對山椒魚的興趣,以及不排斥到野外探勘的心。 麥覺明導演(左)與賴俊祥老師(照片:大麥影像工作室提供)。 (照片:呂光洋老師提供)。 (照片:呂光洋老師提供)。
臺師大、艋舺龍山寺、故宮三方聯手 推動宗教藝術與文物修復保存 1 月 13, 2025 In : SDG11, SDG17 同樣有百年歷史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創立至今已286 Read More
✨「變廢為寶」的奇蹟!發揮創意 響應綠生活✨ 12 月 30, 2024 In : SDG12, SDG13 由Hoda Fakour老師授課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Read More
永續發展目標「淨水及衛生(SDG6)」-台北水源保護區茶產業與永續發展 12 月 30, 2024 In : SDG17, SDG4, SDG6 民國73年,為保護大臺北地區的用水水源,依據《都市計畫法》劃設臺北水源特定區,其範圍涵蓋新北市的新店、烏來、石 Read More